独秀纷苍翠,城楼势半衔。
定同颜太守,复有读书岩。
野日开潭镜,天风起石帆。
苍苍虞帝庙,更为植松杉。
【注释】
独秀纷苍翠,城楼势半衔。:形容桂林山水的秀美。独秀纷苍翠,指山峦秀丽;城楼势半衔,指城楼建在山峦之中。
定同颜太守,复有读书岩。:意为桂林山水与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颜真卿相媲美,又因桂林山水之美而成为读书的地方。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代政治家、书法家。他曾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等职,为政清廉,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他一生好学,酷爱书法,曾自言:“书贵乎骨气”,并自创“颜体”书法。颜真卿的书法,笔力雄强,气势磅礴,刚健有力,结构严谨,章法自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书法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誉为“颜体”,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野日开潭镜,天风起石帆。:描绘漓江风光的美景。野日开潭镜,指阳光照映在清澈见底的江面上,如同一面镜子;天风起石帆,指风吹动江面上的水波,形成如石帆般的波浪。
苍苍虞帝庙,更为植松杉。:意为在桂林山水中祭祀虞舜皇帝(传说中虞舜是上古时期的圣明之君、贤德之人,他治理洪水、教化百姓,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繁荣),又为桂林山水增添更多的绿色植被。虞帝(又称虞舜)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圣君,相传他曾担任唐尧的大臣,后升任虞国国君(今河南虞城县)。虞帝执政时,关心百姓疾苦,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各种政策,使国家繁荣昌盛。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和崇高品质,便在桂林山水中建立了虞帝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张籍(约766-约830),字文昌,汉族,平州迁安(今河北省迁安县大东峪村人),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唐代诗人,与王建齐名,称“张王”。
诗的前两句以写景为主,描写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美景。其中“独秀纷苍翠”形容桂林山水的秀丽;“城楼势半衔”则描绘了桂林城楼建在山峦之中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诗的第三、四句则转向抒情。“定同颜太守,复有读书岩”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与唐代著名文学家颜真卿的赞美之情。这里“颜太守”指的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颜真卿,他是唐朝著名的文人、书法家,曾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等职。他认为读书是最好的修养方式,因此他在自己的书房里专门开辟了一个读书岩,用来读书学习。这里的“复有读书岩”则是说桂林的山水美景与颜真卿的读书岩相得益彰。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桂林山水中的美景。“野日开潭镜,天风起石帆”这两句则描绘了漓江风光的美景。其中“野日开潭镜”是指阳光照映在清澈见底的江面上,如同一面镜子;“天风起石帆”是指风吹动江面上的水波,形成如石帆般的波浪。这些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诗的最后一句则以议论为主,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苍苍虞帝庙,更为植松杉”这两句则是说在桂林山水中祭祀虞舜皇帝(传说中虞舜是上古时期的圣明之君、贤德之人,他治理洪水、教化百姓,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繁荣),又为桂林山水增添更多的绿色植被。虞帝庙则是祭祀虞舜皇帝的地方,虞舜皇帝是一位圣明君主,他治理洪水、教化百姓、建立良好的政治制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祭祀虞舜皇帝是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和崇高品质。而植树造林则是为了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张籍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描绘和赞美之情的表达,展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