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畔对秋空,此日金阊寂寞同。
苏武饥寒甘啮雪,要离细小畏迎风。
思将爪发为神剑,未有精诚与白虹。
蒲伏不妨长乞食,霸王遗烈在吴中。

吴阊卧病有作

清屈大均诗作赏析

天山南畔对秋空,此日金阊寂寞同。
苏武饥寒甘啮雪,要离细小畏迎风。
思将爪发为神剑,未有精诚与白虹。
蒲伏不妨长乞食,霸王遗烈在吴中。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天山南畔对秋空”
  • 诗意解析: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营造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天山南畔”指的是位于苏州市西部的一个区域,这里曾是古代吴国的领土,故称”吴阊”或”金阊”。这里的秋天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 历史背景:苏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尤其是南宋以后,成为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天山南畔”这一地理位置不仅具有地理意义,更富含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 文学表现:这种描述手法常用于古典诗歌中,用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它通过具体的景象引出抽象的情感,让整个作品更加生动且富有画面感。
  1. “此日金阊寂寞同”
  • 情感表达:这里表达了诗人当日的感受,”寂寞同”则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以及现实的孤独感。”此日”指特定的一天,强调了时间的敏感性和历史的变迁给个人带来的影响。
  • 社会意义: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这反映了古代苏州在历史上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这也提示我们历史总是在不断变迁之中,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其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1. “苏武饥寒甘啮雪,要离细小畏迎风”
  • 人物引用:这里引用了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苏武和要离。苏武是汉朝时期的忠诚大臣,被匈奴俘虏后仍坚持原则,最终获释归国。要离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刺客,以暗杀的方式保护国家的利益。这两位人物的选择和行为展示了他们对原则的坚守和对使命的忠诚。
  • 主题探讨:这两句诗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行为,传达了一种不屈不挠、坚持信念的精神。它们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定,不畏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1. “思将爪发为神剑,未有精诚与白虹”
  • 象征意义:这里的”神剑”和”白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神剑代表着力量、勇气和正义,白虹则通常与彩虹相关,寓意着美好和希望。诗人通过使用这些象征元素,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正义的信仰。
  • 个人信念:诗人在这里也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他认为,只有具备了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也是他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期望。
  1. “蒲伏不妨长乞食,霸王遗烈在吴中”
  • 历史典故:这里的”蒲伏”可能是指屈服于现实或困难的意思,而”长乞食”则可能是指长期依靠乞讨为生。这两句话可能是在说,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仍然可以保持尊严和信念。而”霸王遗烈”则是指项羽(项羽是中国战国末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称霸一时,被称为“霸王”)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这表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继承并发扬这种英雄气概,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都不放弃。
  • 现实意义:这种表述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决心。它也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不向命运低头。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结语

通过对《吴阊卧病有作》这首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屈大均不仅仅是在表达对过去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更是在通过诗歌传达自己对于理想、信念以及历史传承的看法和态度。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展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