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雨空蒙翠益深,秋光不逐夕阳沉。
虚无树影迷烟棹,幽咽猿声和水琴。
石叠青螺全作髻,峰抽碧玉半成簪。
谽谺洞口云争吐,湿尽衣裘冷不禁。
【注释】
欲雨空蒙翠益深:想要下雨,但天空一片朦胧。
秋光不逐夕阳沉:秋光不会随着夕阳而渐渐消失。
虚无树影迷烟棹:烟雾笼罩下,树木的倒影显得模糊不清,使人看不清船桨。
幽咽猿声和水琴:低沉的猿啼声似乎在模仿着水面上传来的水琴声。
石叠青螺全作髻(jie):青石叠垒成的形状就像少女的发髻。
峰抽碧玉半成簪(zhen):山峰拔地而起,就像插着碧玉制成的发簪一样。
谽谺(chán)洞口云争吐:形容洞口云雾缭绕,仿佛有云争相吐出的样子。
湿尽衣裘冷不禁:雨水淋湿了衣服、鞋袜,感到冷得难以忍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江行所见景物。诗人乘船经过浈阳至穗城,途中所见景色如画,令人留连忘返。
首联两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欲雨”二字点出了天气,为下文写景做铺垫;“空蒙翠益深”一句中“翠”指山色,用一个“深”字写出了山色之浓厚,渲染了氛围。
颔联由听觉角度描写,“迷烟棹”“和水琴”两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舟行江面时,水波荡漾,烟笼雾罩的景象,同时以“和”字暗含了水声。
颈联两句则从触觉角度描写,“青螺”“碧玉”两个比喻句,把石头比作美人的秀发,山峰比作美人的发簪,形象优美,富有诗意。
尾联两句从感觉角度描写,“争”、“湿”两字将云雾的动态表现出来,表现了云雾缭绕,云雾蒸腾之景,同时用“冷不禁”表达了诗人因受此景感染而感同身受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