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卿西去不胜悲,歧路苍茫欲待谁。
匕首岂堪将竖子,地图何不与渐离。
凄凉易水驱车日,仓卒秦王逵殿时。
剑术可怜疏未讲,精诚空有白虹知。
诗句释义
1 荆卿西去不胜悲:荆轲向西行进,内心充满了悲痛,因为他即将面对的是秦国。
- 歧路苍茫欲待谁:荆轲站在岐路上,四周茫茫,不知道在等待谁,表现出一种无助和困惑。
- 匕首岂堪将竖子:荆轲手中的匕首,本是用来刺杀秦王的,但在他看来,这个行动可能并不适合即将到来的敌人,他担心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完成使命。
- 地图何不与渐离:这里暗示了荆轲可能考虑过使用地图来找到刺杀秦王的最佳位置。
- 凄凉易水驱车日,仓卒秦王逵殿时:易水边,荆轲挥师出发,而秦王却突然出现在宫殿里,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荆轲感到十分凄凉。
- 剑术可怜疏未讲:荆轲虽然有高超的剑术,但似乎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来展示他的才华。
- 精诚空有白虹知:荆轲对自己的剑术充满信心,但他的这种自信并没有被秦王所认可。
译文
荆轲向西行进,内心充满了悲痛,因为他即将面对的是秦国。站在岐路上,四周茫茫,不知道在等待谁,表现出一种无助和困惑。手中的匕首,原本是用于刺杀秦王的,但在他看来,这个行动可能并不适用。考虑到使用地图来找到刺杀秦王的最佳位置,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易水边,荆轲挥师出发,而秦王却突然出现在宫殿里,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荆轲感到十分凄凉。尽管荆轲有高超的剑术,但似乎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来展示他的才能。对自己剑术的自信,最终也没有被秦王所认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荆轲的描绘,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具体的事件(如“匕首”、“地图”、“易水”和“秦皇”),展现了荆轲的个性、处境和心理状态。这不仅是对荆轲个人命运的反映,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命运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