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皇嘉树产番禺,朱实离离间叶浓。
珠玉为心君不见,但将颜色比芙蓉。
广州荔支词
后皇嘉树产番禺,朱实离离间叶浓。
珠玉为心君不见,但将颜色比芙蓉。
注释:
后皇:皇帝。嘉树:美好的树。产:生长于。番禺:古县名,今属广东省广州市。朱实:红色果实。间叶:叶子间杂。浓:浓密。珠玉:珍珠宝玉。为心:比喻内心。君不见:你看不见。但:只是。颜色:指美丽的外观。比:比喻为。芙蓉:荷花的别称,常用来比喻美丽女子。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美丽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屈大均,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理想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深沉的思考和感慨,又不失豪放洒脱的气质。
翡翠色,翠绿色。翡翠是中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宝石,以其美丽而稀有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在古代文学中,翡翠常被用来象征美丽、高贵和纯洁。
《广州荔支词》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这种形式简洁明了,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欣赏。同时,七言绝句的音律和谐,节奏明快,非常适合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也非常强,使得整体更加富有音乐性和感染力。
《广州荔支词》中的“朱实离离”、“珠玉为心”等词句,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荔枝的特点和品质。这些词语不仅增加了诗句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也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荔枝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通过这些词语的使用,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屈大均的《广州荔支词》不仅是一首描写荔枝的诗篇,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它以荔枝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荔枝的美好和珍贵进行赞美,暗示了人生也应追求美好和珍贵,不要被世俗所迷惑。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理想追求。
屈大均的诗作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深沉的思考和感慨,又不失豪放洒脱的气质。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美丽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美丽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美丽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比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喜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字翁山、介子,号莱圃,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亦具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屈大均的诗风多样,既含深沉感慨也见豪放飘逸,其中《广州荔支词》尤为突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荔枝之美,并寓含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