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南海愁偏僻,经史之外寡书册。
扁舟遥至金陵城,欲向名家求载籍。
黄君父子世藏书,一室尝开万卷馀。
欲使文章归性命,岂将词赋送君诸。
六经我道非糟粕,天地精神于此托。
一画能令日月开,古圣神明必有作。
君家易疏几青箱,借我无嫌岁月长。
卦外始能知太极,图中亦可得羲皇。
君今继述从何始,应徵未与先朝史。
文献无稽是此时,春秋有志惟君子。
秦淮水长连青溪,三月河房柳向西。
欲邀雪客同挥管,吾学诸编更整齐。
我且浓磨方氏墨,殷勤花下为君携。

过黄俞邰藏书楼作

我生南海愁偏僻,经史之外寡书册。

扁舟遥至金陵城,欲向名家求载籍。

黄君父子世藏书,一室尝开万卷馀。

欲使文章归性命,岂将词赋送君诸。

六经我道非糟粕,天地精神于此托。

一画能令日月开,古圣神明必有作。

君家易疏几青箱,借我无嫌岁月长。

卦外始能知太极,图中亦可得羲皇。

君今继述从何始,应徵未与先朝史。

文献无稽是此时,春秋有志惟君子。

秦淮水长连青溪,三月河房柳向西。

欲邀雪客同挥管,吾学诸编更整齐。

我且浓磨方氏墨,殷勤花下为君携。

【注释】:《黄俞邰藏书楼》在南京秦淮区夫子庙旁的文德桥上,是清代著名学者黄以周所建。黄以周字晦木、晦木先生,江苏泰兴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少年时即博览群书,尤精于《周易》,曾自言:“余之学问皆由读书中来。”(《清史列传.黄以周传》)他的藏书楼,“凡古今图书四万余卷”,并收藏了宋版书籍。此诗即为作者登楼观览之作。《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说:“晋侯问于伯宗曰:‘晋国其谁守?”对曰:‘文子成器,武子成才。’”意思是晋国靠文臣和武将来保卫国家。这里诗人以“文臣”和“武将”代指自己和他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黄俞邰藏书楼时的观感。诗人首先抒发了自己在僻远之地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于经史之外的书册少的遗憾。接着,诗人描绘了藏书楼的景象,表现了主人黄俞邰的学识渊博。然后,诗人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希望将自己的文章归结到人生的真谛上来,而不是仅仅追求词藻华美的文辞。

诗人又提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那就是《五经》和《周易》。他认为这六部经典并不是无用的糟粕,而是包含了天地的精神和道理。他还进一步指出,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可以理解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成为真正的圣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诗人在黄俞邰的带领下,参观了许多珍贵的书籍。他们讨论了很多问题,包括如何理解《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含义,如何理解和运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他们还一起阅读了许多其他的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等。

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学习目标,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够继承前人的学问,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学习和研究的热爱和执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