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滇黔水大来,端州城门不敢开。
左右双江争一口,白波倒卷失嵩台。
咽喉最苦羚羊小,水花四飞如白鸟。
洪涛鼓舞不因风,一出峡门成浩淼。
此水发源自夜郎,万里来入祝融江。
南天一渎亦无愧,势与岷江争短长。
春来一雨成黄浊,八斗淤泥那可濯。
炎方水土此难尝,生长蛮中殊不觉。
我行正溯牂牁西,津路微茫咫尺迷。
牵舟欲上木棉树,走马不见桃花堤。
榕叶阴阴馀片地,芭蕉土布来金利。
渔父鲥鱼尺许长,买来且作风前醉。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大水景象的诗,通过对大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水的敬畏和赞叹。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六月的滇黔大水汹涌而来,连端州的城门都不敢打开。这里的关键词“汹涌”形容了大水的浩荡气势,而“不敢打开”则是因为大水的力量之大,让人畏惧。
左右双江争一口,白波倒卷失嵩台。这里的“左右双江”指的是左右两侧的江河,它们都想争夺水源,而“白波倒卷”则形象地描绘了大水的冲击波。
咽喉最苦羚羊小,水花四飞如白鸟。这里的“咽喉”指的是河流的上游,而“水花四飞”则是形容大水冲击下,水花四溅如同白鸟一般飞舞。
洪涛鼓舞不因风,一出峡门成浩淼。这里的“洪涛鼓舞”形容大水的力量之大,它不受风的影响,一旦出峡就会形成浩渺的水汽。
此水发源自夜郎,万里来入祝融江。这里的“发源”指大水的源头,而“祝融江”则是中国南方的一条大河。这句诗表达了大水来自遥远的地方,一路奔流而至。
南天一渎亦无愧,势与岷江争短长。这里的“南天一渎”指的是南方的一条大河,而“岷江”是中国长江的支流之一。这句诗表达了这条大河的地位无可撼动,与岷江相比也毫不逊色。
春来一雨成黄浊,八斗淤泥那可濯。这里的“春来一雨”指的是春季的一次大雨,而“黄浊”则是形容雨水的颜色。这句诗表达了大水过后,泥沙被冲刷下来,使得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炎方水土此难尝,生长蛮中殊不觉。这里的“炎方”指的是南方地区,而“蛮中”则是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这句诗表达了在南方地区生活的人,对于这种恶劣的气候和环境已经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困难或不适。
我行正溯牂牁西,津路微茫咫尺迷。这里的“溯牂牁西”指的是沿着牂牁河向西行进,而“津路微茫咫尺迷”则形容沿途的渡口非常难以辨认,几乎让人迷失方向。
牵舟欲上木棉树,走马不见桃花堤。这里的“牵舟欲上”描述了船只在水上行走的情景,而“桃花堤”则是一处风景名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登船观赏美景的心情。
榕叶阴阴馀片地,芭蕉土布来金利。这里的“榕树”指的是高大的榕树,而“芭蕉土布”则是一种手工编织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地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欣赏。
渔父鲥鱼尺许长,买来且作风前醉。这里的“渔父”指的是捕鱼为生的人,而“鲥鱼”则是一种特殊的鱼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购买了一条鲥鱼,准备用来招待客人或者自己享用。
全诗通过对大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南方和北方的不同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展现了诗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