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片云时启闭,风雷更助建瓴势。
水头十丈似黄云,两岸崩崖苦相制。
牵舟直上望夫台,万壑千岩往复回。
石栈如丝萦绝顶,飞梯上下愁莓苔。
滇黔至此水始放,河伯未见奔腾状。
万里苴兰赴海来,炎风吹尽无烟瘴。
风俗家家种橘田,淘金采石峡门边。
多鱼正喜西江涨,妇女相将日数钱。

【注释】

峡:指峡谷,山口。片云:指薄云,云雾缭绕。启闭:指云雾时开时合。建瓴:形容大水从高高的山顶流下,势如倒悬的水壶。黄云:黄色的云,指洪水。两岸崩崖:指两岸的峭壁悬崖。苦相制:指险峻的地势使两岸的悬崖峭壁相互制约。望夫台:传说中的一个地名。万壑千岩往复回:指山峦重重叠叠,山谷曲折回旋。石栈:指沿山势而建的栈道。萦绝顶:缠绕在高山之巅。飞梯:指架设在悬崖峭壁上的木制的梯子。愁莓苔:指爬在岩石上的草。滇黔至此:泛指南北方的云南和贵州一带。至:到。河伯:河神,这里指河水。万里苴兰赴海来:指四川、云南等地的江河源流汇合后直奔大海。苴兰: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名。炎风:炎热的风。无烟瘴:没有烟雾和瘴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大水的诗。诗人登上舟船,沿着江水上行,来到三峡中游的西江。看到峡口有薄薄云雾时开时闭,又听到雷声阵阵,便感到山洪暴发的威力更大,水流更急。接着诗人又看到,水头十丈处,犹如黄云翻滚,两岸峭壁危崖,被这汹涌澎湃的大水紧紧制约着,十分险峻。于是,诗人就顺着这条险要的山路登上了望夫台,只见万壑千岩环绕其间,景色十分壮美,令人赏心悦目。最后,又看到那架设在悬崖峭壁上的木制栈道,像一条长蛇似的盘绕在高山之巅。诗人站在高处向下眺望,只见那陡峭的山崖上布满了绿草,仿佛给这座险峻的大山增添了几分生机。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写的。当时杜甫由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返回成都草堂途中,顺江而下经过西川,因西川连年发生战乱,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故写下了这首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