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临行出翠鬟,新歌能解唱阳关。
不嫌杜牧三觥后,生怕周郎一顾间。
纨扇芙蓉隔秋水,枕屏云雨自青山。
烛花影里银筝畔,谁见惊鸿向月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理解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和手法技巧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其作用。
“洵美濒行携歌姬过山中言别阻雨不赴”,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将要离去,携带着歌女过山去,但因为下雨,不能前去告别。“公子临行出翠鬟”,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即将离开,带着美女过山,但因为下雨,无法前去告别。
“新歌能解唱阳关”,这两句的意思是:新歌足以表达对离别的情感,唱《阳关》曲是不足为奇的。“不嫌杜牧三觥后,生怕周郎一顾间”,“杜牧”句意为:不怕杜牧喝了三杯酒,担心周瑜的目光扫视之间;“周郎”句意为:担心周公瑾的目光扫视之间。
“纨扇芙蓉隔秋水,枕屏云雨自青山”,这两句的意思是:纨扇隔着秋水,枕屏上绘有云雨之景,仿佛青山就在自己眼前。“烛花影里银筝畔,谁见惊鸿向月还”,“烛花”句意为:烛光映在花影之中,银色的筝旁,谁能看到那如雁南飞的惊鸿向月亮飞回?“烛花”句意为:烛花在花影里摇曳生姿,银色的筝旁,谁能看到那如雁南飞的惊鸿?
【答案】
译文:我即将离去,带着美女过山去,但因为下雨,不能前去告别。我将要离去,携带着歌女过山去,但因为下雨,
无法前去告别。新歌足以表达对离别的情感,唱《阳关》曲是不足为奇的。不怕杜牧喝了三杯酒,担心周瑜的目光扫视之间
;担心周公瑾的目光扫视之间。纨扇隔着秋水,枕屏上绘有云雨之景,仿佛青山就在自己眼前。烛花映在花影之中,银色的
筝旁,谁能看到那如雁南飞的惊鸿向月亮飞回?烛花在花影里摇曳生姿,银色的筝旁,谁能看到那如雁南飞的惊鸿?
赏析:
首联点出了主人公将要远行的背景,“洵美”,即李白,字太白。“临行”二字写出了诗人即将远行的决心。“携歌姬
过山中”表明了诗人要与心爱的女子一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言别”一词写出了诗人与爱人别离的痛苦。
第二联写诗人与爱人分别时的感慨。“公子”指李白自己,“三觥”指酒,古代一觞(shānɡ)当酒一斗,三觞当酒三斗。这里用来形容李白喝得烂醉的程度。李白以杜牧为例,意在说明自己虽已喝得烂醉,却依然不愿错过和情人的离别时刻。“唯恐”一词则表明了诗人对情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周郎”指周瑜,此处用以比喻友人或亲人。“一顾”指目光,意喻友人或亲人的目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三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纨扇”“芙蓉”、“秋水”、“枕屏”、“云雨”等意象,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了一个静谧美好的画面。
尾联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慨。“银筝”即弦乐器,这里指筝。“烛花”即蜡烛燃烧时所发出的火焰。“银筝畔”指诗人身边摆放着一架银制的筝。“谁见”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惊鸿”即惊飞的鸿,这里指美丽的鸟儿。“向月还”指向明月飞去。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全诗通过对友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爱人离别时的悲喜交加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