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浦芦花出蔡泾,石梁潮长木兰轻。
一番凉雨钓丝乱,何处晚风渔笛清。
云外水庄刚十里,渡头灯火欲初更。
榜人不睡算程到,自唱楚歌摇月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抓住诗中景物的特点进行赏析。

译文:浅滩上芦苇丛生,蔡泾边上的芦花随风飘散,石梁上的江水潮涨潮落,轻飘飘地漂着木兰树。凉雨一阵接着一阵下,钓竿上的线丝乱了。哪里传来晚风的渔夫笛声,那么清幽。云外有座水乡庄院,才十里路,渡口的灯光刚刚点亮。船工们还在忙着计算,估计着到岸边的时间。船夫唱起楚地的歌曲,月光下的水面闪着银光。

【答案】

诗句释义:在浅滩上,芦苇丛中,生长着茂密的芦苇,蔡泾河边芦苇丛中,飘散出阵阵苇花。

译文:在石梁上,江水涨潮时,轻飘飘漂着木兰树。一阵又一阵的凉雨,把钓竿上那丝缕般的钓线打得七零八落。哪里有晚风中渔夫的笛声,那么悠扬,那么清幽?云外是一片水乡景色,只有十里路,渡口的灯光刚刚点亮。船夫还在忙着计算,估摸着到岸的时间,船夫唱起了楚地的民歌,月光下的水面闪着银光。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途见闻的小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表现了旅途中见到的自然景物和感受到的生活情趣,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首句“浅浦芦花”,点明时间、地点,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芦花”是初夏特有的景物,也是江南水乡的典型特征。这里用“浅浦”二字修饰芦花,既交代了时间(夏天),又渲染了气氛(芦花盛开)。

第二句“石梁潮长木兰轻”,是说石梁之畔,春潮涨满,木兰花在潮水里轻轻摇曳。“潮长”、“木兰轻”,都是写景。但“潮长”与“木兰轻”之间有一个对比关系:“潮长”是“木兰轻”的原因,“潮长”也衬托出“木兰轻”。“木兰轻”又是“潮长”的结果。这两句诗一气呵成,写得自然流畅。

第三句“一番凉雨钓丝乱”,是写天气的变化。“凉雨”是夏日特有的景象,而“钓丝乱”则暗示了天晴人忙的场面。这句诗与前面两句相比,气象变化更大。

第四句“何处晚风渔笛清”,是说傍晚时分,远处传来渔夫的笛声,十分悠扬。

第五句“云外水庄刚十里”,是说从渡头看过去,云外的水乡庄院才不过十里路。“刚”字用得极妙,它既表明了诗人对水乡风光的赞美,又流露出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愿望。

最后一联“渡头灯火欲初更”,是写夜景。诗人看到渡头的灯火已经燃起,知道夜已很深,说明他已到了水乡的住处。“欲”字写出诗人急于投宿的心情。

尾联“榜人不睡算程到,自唱楚歌摇月明”,是写水乡的船夫。他们不睡觉,正在计算行程,因为要赶着回家过节,所以唱起楚地的民歌来。这两句诗既写船夫的生活,也表现了他们的性格。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自己所见所闻,而是通过船夫的活动间接地反映旅途生活的艰难和船夫的朴实性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