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旄钺何其盛,来自庐州共武昌。
广甸白云飞渺渺,大江黄鹤去茫茫。
灵妃旋旆神灯见,龙女吹笙水殿凉。
八月滦河回象驾,愿劳太子奏多方。
庐州武昌二邸失守由太仓蹈海之燕感赋
两宫:指唐玄宗和杨贵妃。 何其盛:多么盛大啊! 庐州:今安徽庐江西面,当时为安禄山叛军所据。 共武昌:同去守卫武昌。 广甸:广大的田野。 白:白色的云。 渺渺:形容白云高远、无边无际的样子。黄鹤:即传说中的神鸟。《水经注》说:“江夏黄鹄矶有黄鹤楼”。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灵妃:传说中杨贵妃的别名。 旋:转动。 见:出现。 龙女:即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吹笙:弹奏箫笙。 水殿:水做的宫殿。 凉:凉爽。 八月滦河:在今河北省滦县。滦河发源于河北承德县,东流经北京至天津入渤海,滦水在此汇入大运河。象驾:大象驾的车驾,古代帝王出行所用的车。 愿劳:愿意烦劳你。 太子:指唐玄宗。多方:多方面的办法。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逃往四川后,于乾元二年(759)春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诗人自蜀中出峡时经过庐州、武昌的情景,中间四句写诗人从武昌到庐州途中所见景物,最后四句写诗人抵达庐州后的观感。
第一联“两宫旄钺何其盛,来自庐州共武昌”,以气势雄浑的语言描写了两宫的辉煌景象;第二联“广甸白云飞渺渺,大江黄鹤去茫茫”以广阔的视野描绘了大江两岸的美丽景色;第三联“灵妃旋旆神灯见,龙女吹笙水殿凉”用神话传说烘托出诗人对两宫的向往之情;第四联“八月滦河回象驾,愿劳太子奏多方”,以想象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全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赏析】
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诗人由蜀出峡,经三峡来到湖北宜昌,然后乘船溯江而上,来到湖北境内的郧县(即今湖北郧西)。此时诗人已到了鄂、豫、皖交界的淮河以北地区,于是写下了这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此诗起首两句点明自己此次行程的目的地——庐州和武昌。庐州,今安徽合肥;武昌,古称鄂州,治所在今湖北省鄂州市,这里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当时属安史叛军占领区。这两句叙事,一开头便点题,并写出了这次行程的目的地。“两宫”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及其宠妃杨玉环,“旄”是牦牛尾做的装饰品,用以指代旌旗;“钺”是大斧子;“盛”则表示繁盛、盛大。这句意思是说,两宫旌旗招展,旌旗蔽日,旌旗如林,十分壮观。“来自”二字表明此次行动的起因,是为了平叛。“庐州”与“武昌”之间相距遥远,诗人此行是为了前往长安。
“广甸”两句承上启下。“白云”两句是说,在广袤原野上,白云飘忽不定,辽阔的大江上空,黄鹤展翅飞翔,茫茫一片。“灵妃”两句是写途中所见。“旋”是转的意思,“见”是显现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忽然之间,那被风吹动的旌旗上的神灯闪现了光芒;而那在水边的宫殿里吹笙奏乐的神女也显得十分清凉。这两句运用神话传说烘托出旅途风光的优美。“八月”两句是想象中的情景。“象”是大象牙雕成的车子,古代帝王巡游常用这样的车辆;“驾”就是驾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八月的时候,我乘坐着象牙车驾,回到京城长安去了。这里的“愿劳”二字表明了他对朝廷的希望。
“太子”两句是写抵达庐州后的感受。“太子”指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当时正流亡在外。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愿意为你费心劳力,献出多方面的计策,使你早日返回长安。“四方”、“百方”、“万方”,都是多方面的意思。这两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愿望。
此诗起首两句点明自己此次行程的目的地——庐州和武昌。“两宫”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及其宠妃杨玉环,“旄”是牦牛尾做的装饰品,用以指代旌旗;“钺”是大斧子;“盛”则表示繁盛、盛大。这句意思是说,两宫旌旗招展,旌旗如林,十分壮观。“来自”二字表明此次行动的起因,是为了平叛。“庐州”与“武昌”之间相距遥远,诗人此行是为了前往长安。“广甸”两句承上启下。“白云”两句是说,在广袤原野上,白云飘忽不定,辽阔的大江上空,黄鹤展翅飞翔,茫茫一片。“灵妃”两句是写途中所见。“旋”是转的意思,“见”是显现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忽然之间,那被风吹动的旌旗上的神灯闪现了光芒;而那在水边的宫殿里吹笙奏乐的神女也显得十分清凉。这两句运用神话传说烘托出旅途风光的优美。“八月”两句是想象中的情景。“象”是大象牙雕成的车子,古代帝王巡游常用这样的车辆;“驾”就是驾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八月的时候,我乘坐着象牙车驾,回到京城长安去了。这里的“愿劳”二字表明了他对朝廷的希望。
“太子”两句是写抵达庐州后的感受。“太子”指唐玄宗的儿子李亨,当时正流亡在外。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愿意为你费心劳力,献出多方面的计策,使你早日返回长安。“四方”、“百方”、“万方”,都是多方面的意思。这两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