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秋色易萧条,湖上风光更寂寥。
龙井阴时应有剑,凤台空后不闻箫。
修眉愁澹初三月,画舫歌残第六桥。
坐看两峰千古并,蓬莱几见海尘漂?
人民城郭是耶非,几度徘徊有所思。
雷火已焚杨琏塔,劫灰又见汉家池。
岳王墓下石如马,伍相祠前云若旗。
物色由来关气象,尽抛金甲定何时。
《钱塘筑城过西湖述怀二首》是明朝著名诗人易恒的一首七言绝句组诗,创作于乙亥八月。全诗通过描写杭州的秋色和湖上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的深深感慨。
从第一首诗“人间秋色易萧条,湖上风光更寂寥。龙井阴时应有剑,凤台空后不闻箫。”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秋天的杭州,虽然有着凄凉的秋色,但湖面上的风景却显得更为寂寞。诗人想象到在龙井山的阴影下,或许还残留着古人留下的剑气;而凤台上空荡荡,也听不到过去传来的箫声。这里的“龙井”和“凤台”都是杭州的名胜古迹,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既表达了对古代遗迹的怀念,也反映了自然景色的变迁。
第二首诗“修眉愁澹初三月,画舫歌残第六桥。”则展现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在这里,诗人用“修眉”来形容女子的眉毛,暗示了女子的忧愁之情。而“初三月”,则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三日的月亮,象征着离别或思念。“画舫”是一种装饰华丽的船只,“歌残”意味着歌声已经结束。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寂静的夜晚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孤独。
第三首诗“坐看两峰千古并,蓬莱几见海尘漂?”以“坐看”开头,表达了诗人静观世事的态度。这里的“两峰”可能指的是杭州的两座著名山峰,它们历经千年仍然屹立不倒。而“蓬莱”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和理想。诗人在此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易恒的《钱塘筑城过西湖述怀二首》通过对杭州秋色的描绘、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然美和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易恒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关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易恒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