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扶水阁喜同登,月色翻疑不夜城。
泉可碧流闻滴沥,山堪翠舞看崚嶒。
吟边鬼泣声初歇,指上鸾回瑞欲腾。
涵泳中和天地籁,几人得道此间行。
【注释】
筇:手杖。水阁:指临水的楼阁。不夜城:指月光如昼的城市。碧流:泉水。可:值得。鬼泣:指山中的猿猴等野兽的叫声。鸾回:指凤凰在天上飞翔。中和:和谐。天地籁:指自然界的声音。涵泳:沉浸、领悟。中和天地籁:沉浸在和谐的天地之声中。得道:悟道。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诗人登临名胜,观景抒情,抒发自己对山水美景的热爱,并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恬淡宁静的人生理想境界。
首句“松亭话旧”,点题。松亭是观赏山水的最佳位置,故诗人选择在此登高远望、畅谈往事。“筇扶水阁喜同登”,描写了作者与朋友一起攀登水阁的情景,表现了一种友情和闲适之情;第二句“月色翻疑不夜城”。“明月高悬,皎洁如昼,犹如不夜之城”的描绘,使全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幽雅,令人陶醉神往;第三句“泉可碧流闻滴沥,山堪翠舞看崚嶒”。“碧流”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泉水,“崚嶒”形容山峰高耸挺拔。这两句将山泉和山峰拟人化后,赋予了它们生动活泼的形象,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脱俗的人间仙境中;第四句“吟边鬼泣声初歇,指上鸾回瑞欲腾”。“鬼泣”比喻风声或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响,“鸾回”则是传说中凤鸟飞翔的样子。这两句写出了自己静坐吟诵时,耳畔似乎传来猿猴等野兽的叫声,眼前似乎看到鸾鸟在天空飞翔,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神奇景观的惊叹和赞美之情;第五句“涵泳中和天地籁,几人得道此间行”。这里的“涵泳”是指沉浸领悟的意思,“中和”是指和谐、融洽,“天地籁”即自然万物发出的声音,“得道”则表示达到了某种境界或悟到了某些道理。最后两句是说,在这美好的山水环境中,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