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节俱千里,予西君向东。
辞荣宁独往,不辱竟谁同。
天隐寒沙暮,月高烟树空。
离怀惟宝剑,相望气成虹。

注释:

  1. 同鲁朝选出使京洛道别:在鲁朝(指东汉)被选为使者,将要出使京都洛阳告别。
  2. 汉节俱千里:汉朝的符节,相距千里。表示身份尊贵。
  3. 予西君向东:我(你)向西走,他(指你)向东去。
  4. 辞荣宁独往:辞别荣耀,宁愿自己独行。
  5. 不辱竟谁同:不玷辱使命,最后谁能与我同行。
  6. 天隐寒沙暮:天色渐暗,寒沙之上。
  7. 月高烟树空:月光明亮,树林上空。
  8. 离怀惟宝剑:离别之际,只有宝剑相随。
  9. 相望气成虹:互相望着,仿佛连成彩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离开洛阳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离别的情景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己未来的期待。

第一句“同鲁朝选出使京洛道别”,描绘了诗人即将告别京城洛阳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他的身份和使命。

第二句“汉节俱千里”,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身份和使命。这里的“汉节”指的是汉朝的符节,代表着尊贵的身份,而“千里”则表明了他们的距离之远。

第三句“予西君向东”,表达了诗人和友人即将分别的情景。这里运用了“予”和“君”的对仗,既表现了诗人的决心和勇气,也体现了他们对彼此的尊重和关怀。

第四句“辞荣宁独往”,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决心和勇气。这里的“辞荣”意味着辞别荣耀,而“宁独往”则表达了诗人宁愿独自前行的意愿。

第五句“不辱竟谁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使命的信心和决心。这里的“不辱”意味着不会玷污使命,而“竟谁同”则表达了诗人对最终结果的期许和自信。

后面的六、七、八句都是描写离别的情景和感受。其中,“天隐寒沙暮”、“月高烟树空”都是对离别场景的生动描绘,而“离怀惟宝剑”、“相望气成虹”则是对离别情感的深刻表达。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别京城洛阳的场景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汉代诗歌的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