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魄出江东,孤亭先映空。
老翁歌拟扇,稚子学为弓。
宝树参差发,瑶台远近同。
悠然谢庄赋,萧瑟起秋风。
皓魄出江东,孤亭先映空。老翁歌拟扇,稚子学为弓。宝树参差发,瑶台远近同。悠然谢庄赋,萧瑟起秋风。
逐句释义与注释
- 皓魄出江东:明亮的月光从东面洒下。
- 孤亭先映空:孤单的亭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天空的一部分。
- 老翁歌拟扇:年长的老人模仿扇子的形状和声音唱歌。
- 稚子学为弓:小孩子模仿拉弓的动作,似乎正在尝试射箭。
- 宝树参差发:树上的宝树(可能指树木)参差不齐地生长,发出斑驳的光影。
- 瑶台远近同:远处的瑶台与近处的宝树光影相互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悠然谢庄赋:诗人似乎被这宁静的夜晚所感染,悠然自得地吟咏起了谢庄的诗。
- 萧瑟起秋风:秋天的气息悄然而至,带来了凉爽和萧瑟的感觉。
译文
明月洒落江东,孤独的亭子映衬着无边的天空。年长的老者模仿扇子的声音唱歌,小孩子们学着射箭的姿势。树木错落有致地生长,宝树的光影与远处的瑶台交相辉映。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悠然自得地吟咏起谢庄的诗篇,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和凉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月光、老人、孩子、宝树和瑶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晚。诗中的“悠然”二字,不仅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十分巧妙,如宝树和瑶台的相互映照,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人生的丰富多彩和美好未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