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报生前信,泉台莫寄声。
江湖千点泪,兄弟百年情。
义重哀难遣,愁多梦不成。
何时麦家径,归奠尔佳城。

诗句及注释

  • 滴尽他乡泪,愁云惨不舒。
  • [注]:泪水已流尽于异乡,但愁云依旧笼罩心头,心情无法舒展。
  • 书来刚阅月,死别忽冥途。
  • [注]:收到弟弟的信时,正是一个月圆之夜,却突然传来了死别的噩耗,让人措手不及。
  • 心苦空缘梦,天高何处呼。
  • [注]:心中的痛苦如同梦境般虚无,而天空似乎也显得遥远,让人难以呼唤。
  • 无情花底月,衰影照来孤。
  • [注]:月光下,无情的花朵似乎也在嘲笑我的孤独,影子映衬着我的落寞。

诗句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林光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的抒发。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弟弟克明的深情厚谊和无尽的哀思。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悲伤和孤独感。

“滴尽他乡泪,愁云惨不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看到明月却无人共赏的孤独感。这里的“愁云”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忧愁和不安。

“书来刚阅月,死别忽冥途。”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收到弟弟书信时的情景。书信的到来带来了短暂的安慰,但随后的死别却是如此突然和残酷,令人措手不及。

“心苦空缘梦,天高何处呼?”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在这里,“空缘梦”象征着虚幻和无常,而“天高何处呼”则反映了诗人在面对生死问题时的无奈和迷茫。

“无情花底月,衰影照来孤。”这句诗以花和月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伤。花虽然美丽却无情,月亮虽然明亮却孤单,这些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创作背景与主题

林光的《哭舍弟克明三首》创作于明朝,具体年份不详。据史料记载,林光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这首诗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弟弟的思念和哀悼,寄托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深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