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真境,桥过远见峰。
烟消魂欲断,风定兴偏浓。
岩转应藏寺,潭深或卧龙。
会携青竹杖,高步翠微中。

解析

诗句解释及注释

  1. 何处寻真境,桥过远见峰。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真正心境或境界的迷茫。”何处寻真境”意味着在何处可以找到内心的真实状态。”桥过远见峰”则形象地描绘了通过一座桥可以远远看到山峰的景象,象征着通过某种方式可以达到心灵的宁静之地。
  2. 烟消魂欲断,风定兴偏浓。 - “烟消”可能指的是云雾消散后的景象,”魂欲断”形容了由于景色的美丽而感到心灵仿佛要断裂。”风定兴偏浓”则表示当风停息时,心中的热情或兴趣更为强烈。
  3. 岩转应藏寺,潭深或卧龙。 - 这两句描述了山岩和深邃的水潭可能隐藏寺庙或龙(古代传说中的生物)。”岩转”和”潭深”都是自然景观,而”应藏寺”和”或卧龙”则是对这些景象的一种象征性的解读,暗示着更深层次的意义或寓意。
  4. 会携青竹杖,高步翠微中。 - “会携青竹杖”中的”青竹杖”是一种象征性的物品,可能代表着一种清净、坚韧或者高雅的品质。”高步翠微中”则描绘了诗人将要进行的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可能是行走在山间小路上,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译文

  1. 在何处能寻得那真正的心境?只需跨越桥梁就能看见远方的山峰。
  2. 烟雾散去,我的魂魄似乎都要断了,只有清风徐来时我的兴趣才更加浓厚。
  3. 岩石旋转或许隐藏着寺庙,深邃的水潭中或许藏着龙。
  4. 我将在青山之间携带一根青竹杖,踏上通往翠绿山峦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水之美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诗中“何处寻真境”与“桥过远见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烟消魂欲断”与“风定兴偏浓”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环境影响下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岩转应藏寺,潭深或卧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同时也蕴含了深层的象征意义,如山的变换可能象征着世事的变化无常,而潭水的深邃则可能象征着内心的深度和复杂性;最后,“会携青竹杖,高步翠微中”不仅是对前面描述的自然景观的呼应,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心灵深处追求的表达与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