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夸庐阜,闽南羡武夷。
尘氛俱自累,真境可谁知。
王气开天府,降龙抱帝畿。
人间如未见,听诵老夫诗。

【注释】

望西山十首:作者在福州任通判时,曾写过十首诗来描绘福州城北的五虎山、乌石山、屏山等风景名胜。这些诗篇后来被刻印成书,名为《望西山十首》。

庐阜:指安徽省合肥市西的庐江县,这里借指庐山。

闽南:指南方福建南部一带,这里借指福州。

尘氛:指战乱、动乱。

天府:唐玄宗时所建的成都府,因地处西南,物产丰富,为“天府”之国。

降龙:指福州。

人间:指世俗的人世间。

王气:这里指帝王之气。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任福州通判期间。福州位于东南沿海,是闽江口的一个港口城市。诗人登临眺望,触景生情,写下了十首咏叹福州风光的诗篇,其中第一首题为《望西山》。

前四句写福州的自然景色。诗人从东南西北四方着眼,先写东南的庐山和闽南的武夷山,后写西面的福州城北的五虎山、乌石山、屏山等名胜古迹。这些地方都是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诗人用“夸”、“羡”这两个词来形容,说明他在游览中感到十分欣赏和羡慕。接着写自己置身在这些胜地中的所见所感。

第五句说,那些美景都不过是身外之物,而真正的境界是难以体会的。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之处,也是对前四句的具体阐释。诗人以“尘氛”二字点出自己处在动乱的时代。“真境”,指超脱尘俗的境界,这里也是指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诗人用“可谁知”三字,表达了他对这种真正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第六句是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他看到了福州城的繁荣昌盛,感受到了帝王之气的存在。然而,他也看到了社会动乱、战火纷飞的现象,因此产生了忧虑之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读者的呼唤。他认为人们应该去聆听那些关于福州山水之美的诗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两句话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也是对整首诗主题的提炼和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