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空斋据海涯,结趺曾记坐忘时。
不辞铜鼓声惊梦,且看波罗子上枝。
大艑高舸新望眼,疏松白月旧题诗。
百年三万六千日,孟浪红尘几脱羁。
扶胥感兴
了了空斋据海涯,结趺曾记坐忘时。
不辞铜鼓声惊梦,且看波罗子上枝。
大艑高舸新望眼,疏松白月旧题诗。
百年三万六千日,孟浪红尘几脱羁。
注释:
- 了了空斋据海涯:空斋指的是佛教中用来修行的静室,位于海边意味着远离尘世喧嚣之地。
- 结趺曾记坐忘时:结趺是佛教中的一种禅修方式,指盘腿坐下,双脚放在膝盖上。坐忘则是一种修行状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 不辞铜鼓声惊梦:铜鼓是一种打击乐器,这里用来形容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如同铜鼓之声惊扰了梦境。
- 且看波罗子上枝:波罗子是指佛教中的佛珠,象征着佛法的智慧和悟性。上枝则是指树枝向上伸展,寓意着佛法的传承与发扬。
- 大艑高舸新望眼:艑是一种古代的船形家具,高舸则是指高大的船只。这句诗描绘了站在海边远眺的场景,视野开阔,心胸也随之开阔。
- 疏松白月旧题诗:疏松指的是稀疏、松散的状态,白月则是指明亮的月亮。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如水般洒在沙滩上,留下了诗人的足迹。
- 百年三万六千日:百年是指一百年的时间,三万六千日则是一千年的时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感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
- 孟浪红尘几脱羁:孟浪是粗心大意的意思,红尘则是指人世间的纷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摆脱世俗束缚,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身处海边修行的情景之作。诗人通过描写空斋、结趺、铜鼓声等元素,展现了自己心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诗人还将目光投向远方,眺望大海,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在夜幕降临时,诗人又以疏松白月为背景,留下自己的足迹。最后两句则是对人生短暂和红尘纷扰的深深思考,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和解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充满了禅宗思想,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