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荒寂南禅寺,斜日肩舆偶独来。
古树迎人僧径僻,秋光如水稻花开。
寻常薄酒留真偈,三两青衿恰侍陪。
识破华严无一字,更容何物入灵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福源寺偶赋》。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不嫌荒寂南禅寺,斜日肩舆偶独来。
注释:我不在乎寺庙的荒凉和寂静,因为即使是在斜阳映照下,我也愿意独自乘着肩舆前来拜访。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林逋对南禅寺的向往之情。他不畏其荒凉与寂静,只为了那斜阳下的一瞥,也愿意独自前来,展现了他对寺庙的深深喜爱和虔诚之心。

古树迎人僧径僻,秋光如水稻花开。
注释:古树迎接着行人,而僧人的小路却非常偏僻。秋天的阳光如同稻田中的稻花一般绚烂。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南禅寺内的景象。古树迎接着行人,而小路却异常偏僻,这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孤独的画面。秋天的阳光洒在稻田上,犹如稻花绽放,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之感。

寻常薄酒留真偈,三两青衿恰侍陪。
注释:平常的酒水可以留作真言的记录,只有三四名年轻的书生恰好在这里陪伴。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林逋对南禅寺的喜爱之情。他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里的僧侣,也喜欢这里的学生。在这里,他们可以共同饮酒、吟诗,享受那份宁静和喜悦。

识破华严无一字,更容何物入灵台。
注释:我理解了华严经中的“无一字”,不再有其他事物能够进入我的灵台(指内心的世界)。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林逋对佛法的理解。他明白华严经中的道理,知道一切都空,没有任何事物能够真正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体现了他的禅宗思想,也反映了他对佛教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