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习凭谁一破除,纲常伦理正关渠。
斯文笔下能明道,光范门前莫上书。
逢掖肃随晨鼓进,吾伊深入夜钟馀。
樽中有酒毡何冷,泮水清深看跃鱼。

诗句原文:

俗习凭谁一破除,纲常伦理正关渠。
斯文笔下能明道,光范门前莫上书。
逢掖肃随晨鼓进,吾伊深入夜钟馀。
樽中有酒毡何冷,泮水清深看跃鱼。

译文

  1. 世俗习俗,依靠谁去破除?儒家的纲常伦理,是社会的基石。
  2. 在笔杆下,文章能够阐明真理;在光范门前,切勿随意上书言事。
  3. 清晨听到鼓声,身着官服的士子肃然前行;夜晚听到钟声,我深入书房学习至深夜。
  4. 酒杯中还有美酒,但毡垫却感到冰冷;泮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游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风俗和教育理念的看法。首句“俗习凭谁一破除”提出了一个疑问,暗示了需要有人来改变世俗的陋习。紧接着,“纲常伦理正关渠”则明确指出,儒家的伦理纲常是社会稳定的根基。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价值的重视,也暗示了对现状的不满。

接下来的句子,“斯文笔下能明道”和“光范门前莫上书”展示了作者对文人角色的理解。他认为文人应该通过自己的笔杆来阐述道理,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于知识分子的期望,即他们应该具备深刻的思考能力和实际行动力。

最后两句“樽中有酒毡何冷”,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樽中有酒”、“毡何冷”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诗人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纷扰,享受着内心的平静。而“泮水清深看跃鱼”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自然,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意境。这里的“泮水”指的是古代学宫前的泮池,而“跃鱼”则意味着生机与活力。

《送刘子仁之义宁》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思想深刻独到,不仅表达了对社会风俗和教育理念的看法,也展示了作者对文人角色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这些诗句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