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谈笑一官除,年少功名岂负渠。
僻地何愁无俊杰,小庠刚好了经书。
寻常草偃风行后,千万山看雨过馀。
薄禄总堪供伏腊,不须弹铗更歌鱼。
【注释】
①乌纱:指官帽,古代官吏戴乌纱帽。谈笑一官除:言谈笑之间,官职就除去了。乌纱,指乌纱帽。谈笑一官除:意谓在谈话笑语之间,官职就去掉。乌纱,泛指官员的帽子。除,去掉。年少功名岂负渠:年轻时的功名岂能辜负你?年少,年轻的时候。功名,成就的功业与名声。岂,表反问语气,难道。负,辜负。渠,代词,他(指昌期)。
②僻地:偏僻的地方。何愁:有什么可愁的。无俊杰:没有优秀的人才。小庠:指学校。刚好:恰好。经书:《大学》和《中庸》的首句“大学之道”和“中庸”,合称“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③草偃风行后:草木随风倒伏。偃,倒伏。风行后,风吹过后。寻常:平常、一般。草偃风行后:比喻贤才当世。草偃,草木随风倒伏,比喻贤臣辅佐君主。风,通“讽”,以言语讽谏。后,后面,指朝廷。万山看雨过馀:千山万山都在雨后显得更加秀丽。雨过,雨后。馀,余味,指美色或景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形容雨后山色更加美丽宜人。
④薄禄:微薄的俸禄。总:总是。堪:能够。供伏腊:指能维持生活。伏腊,指农历十月初一为“伏日”,初八为“腊日”。旧俗有在这一天祭祀祖宗的习俗,称为“伏腊”祭祀。
⑤弹铗:指用宝剑击打自己的衣带以表达愤慨之情。铗,剑。更歌鱼:再唱渔夫之曲。更歌,换着新的歌曲演唱。鱼,即“虞”,虞舜,传说中的上古君主,尧让位给他。《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于历山……”
赏析:
这首送别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八年),诗人当时任尚书工部郎中兼都官员外郎,昌期任漳平县主簿(知县佐贰)。诗中勉励昌期不要因为自己地位低微而沮丧失志,要像当年孔子一样,虽处僻地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同时勉励昌期勤奋治学,以优异成绩来报答恩师的厚望。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感情,以及对自己前途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