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曾卧榄山春,三十年能几度亲。
说选未闻天上语,相逢俱似梦中人。
官居佐贰时虽晚,邑有先儒俗必淳。
点检平生辛苦事,可无恩雨洒疲民。
【注释】
翠云:指陈式尹。
榄山春:指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市一带。
说选:指科举考试,选官时朝廷要向各州派选官。
佐贰:指辅佐郡守的官员。
先儒:《易经》称伏羲作《易》,孔子作《传》,称为“易”和“儒”。这里泛指有学问的人。
点检:检查。
恩雨:指皇帝恩准的雨,也喻皇帝对百姓的惠泽。
【赏析】
这首七律是赠别诗。诗人与陈式尹相知甚深,彼此都十分了解。这首诗是诗人临别时赠给陈式尹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紧扣着离别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陈式尹的惜别之意。
首联写陈式尹曾卧榄山春,而三十年能几度亲?橄榄山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境内,为武夷山余脉,山势蜿蜒如翠云。作者在建安县做知县时,曾到过橄榄山,并留下了不少诗词。陈式尹在建安任职,也是在这里。诗人将橄榄山比作仙人的翠云,既写出了橄榄山的秀丽多姿,又暗寓陈式尹才学出众、高风亮节。这两句是赠别诗中常用的手法,即以物比人,托物寓意,表达对友人的赞美。
颔联写说选未闻天上语,相逢俱似梦中人。陈式尹虽已年迈,但才华横溢,被举荐入京参加选拔人才的考试,但未能如愿,所以作者对他寄予了厚望。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勤勉地工作。两人虽然久别重逢,但却像梦醒后的情景一样令人难以忘怀。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陈式尹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颈联写官居佐贰时虽晚,邑有先儒俗必淳。陈式尹虽然已经年老,但他仍然担任着辅佐郡守的重要职务。他在任期间,不仅关心百姓的疾苦,还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的努力使得当地的风气变得更加淳朴。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陈式尹的卓越成就和高尚品质。
尾联写点检平生辛苦事,可无恩雨洒疲民。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深感自己曾经经历过许多艰辛和困苦。然而,正是这些艰苦的经历让他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最后一句更是表达了他对陈式尹的感激之情。他认为陈式尹能够给予他这样的恩泽,真是如同皇帝恩准的雨露一样滋润着他的心田。
这首诗通过对陈式尹的赞美和表达自己对陈式尹的不舍之情,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的回忆。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陈式尹才能的认可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