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尘梦寄燕都,不信今吾是昔吾。
涪水远帆思叔子,洛阳高枕愧尧夫。
苏枯霖雨天何吝,照眼莺花日渐疏。
国脉调来元自寿,枉劳俞跗过忧虞。

三年尘梦寄燕都,不信今吾是昔吾。

涪水远帆思叔子,洛阳高枕愧尧夫。

苏枯霖雨天何吝,照眼莺花日渐疏。

国脉调来元自寿,枉劳俞跗过忧虞。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三年尘梦寄燕都:过去三年的时间在梦中寄托于北京,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2. 不信今吾是昔吾:不相信现在的自己是过去的自己,反映了时间的变迁和自我认知的变化。
  3. 涪水:指四川涪江,古代诗人常以此地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叔子:指东汉名将马援,字季长,号“汉世龙图公”,以忠义著称。
  5. 洛阳高枕愧尧夫:形容生活安逸却心生惭愧,可能因为未能像古人那样有高尚品德或成就。
  6. 苏枯霖雨:描述细雨连绵的景象,象征生命的脆弱和岁月的流逝。
  7. 国脉:国家的根基,此处比喻国家的命运或民族的精神。
  8. 俞跗:春秋时期的著名医生,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闻名。
  9. 枉劳:徒劳无功的意思。
  10. 过忧虞:过分忧虑或担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变化的反思。诗中的“涪水远帆思叔子”与“洛阳高枕愧尧夫”两句,分别引用了古代人物和典故,既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他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自我反省的心理。此外,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如“苏枯霖雨”和“照眼莺花”,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动荡与外界的自然现象相映成趣。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