胄监三年录腐儒,宫墙仰见圣规模。
忙来行李轻千里,老去烟波负五湖。
礼乐河间疑可复,文章西汉岂终无。
襄阳此去知何补,空有狂言落帝都。
【注释】
- 胄监三年录腐儒:胄监,即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三年录腐儒,指我在国子监做教官三年,只是做一个迂腐的儒生,没有做出什么成绩。
- 宫墙仰见圣规模:宫墙,皇宫的围墙。仰见,仰望。圣规模,指的是皇帝的宏伟计划、伟大抱负。
- 忙来行李轻千里:忙来,匆忙而来。行李轻,形容行装轻便。千里,这里用来形容路途遥远。
- 老去烟波负五湖:老去,年老的时候。五湖,泛指太湖流域地区。这里指代自己。负五湖,背井离乡,远离家乡。
- 礼乐河间疑可复:礼乐,指礼仪和音乐。河间,地名,这里可能是指河北一带。疑可复,怀疑是否能恢复。
- 文章西汉岂终无:文章,指文化、文学。西汉,这里可能是指汉朝。岂终无,难道最终没有吗?
- 襄阳此去知何补:襄阳,地名,位于湖北省。此去,指离开这个地方。知何补,知道有什么可以弥补的吗?
- 空有狂言落帝都:空有,指只有虚名而无实际意义。狂言,指豪言壮语。落帝都,指被贬到京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将出京时写给诸明公的赠别诗。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忧虑。
首联“胄监三年录腐儒,宫墙仰见圣规模。”诗人说自己在国子监做了三年的教官,虽然是个迂腐的儒生,但仰视皇宫的围墙,看到了皇帝的宏伟计划和伟大抱负。
颔联“忙来行李轻千里,老去烟波负五湖。”诗人说自己匆匆而来,行囊轻松地走了千里;年老体衰,背井离乡,远离家乡,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颈联“礼乐河间疑可复,文章西汉岂终无。”诗人说在黄河以北的地方,有可能恢复礼仪和音乐;在西汉时期,文学创作并没有中断。
尾联“襄阳此去知何补,空有狂言落帝都。”诗人说此次离开襄阳,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弥补的;只有空谈豪言壮语,被贬到京城了。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