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屠连拔十馀城,济北淮南骇贼旌。
岂谓太平终偃武,却劳文士远提兵。
汉思颇牧增长叹,世遇黄河几度清。
多谢郧襄贤督府,直将恩信迓升平。

注释:

攻屠连拔十馀城,济北淮南骇贼旌。

岂谓太平终偃武,却劳文士远提兵。

汉思颇牧增长叹,世遇黄河几度清。

多谢郧襄贤督府,直将恩信迓升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得知李都宪以抚治督将领师出征后,为了表达对李都宪的敬意和祝愿而写的两首诗。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攻屠连拔十馀城,济北淮南骇贼旌”,描述了李都宪率领的军队连续攻克了十余座城池,给敌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济北、淮南等地的盗贼受到惊吓。这里的“攻屠”、“连拔”都是形容战争的激烈程度,而“济北”、“淮南”则是地名,指的是当时的地方势力。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战争的画面,展现了李都宪英勇善战的形象。

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岂谓太平终偃武,却劳文士远提兵”,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无奈。他认为,战争不应该成为常态,和平才是人们最期待的状态。然而,现实却是战争不断,文士们不得不远赴边疆参加战斗。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无奈和感慨。

第三首诗的前两句“汉思颇牧增长叹,世遇黄河几度清”,诗人通过怀念古代名将,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这里提到的“颇牧”是指汉代的名将霍去病,他以勇武著称,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诗人通过怀念他,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他也提到了“黄河几度清”,暗示着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泛滥成灾,但每次都能得到有效治理,显示出中华民族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和毅力。

最后两句“多谢郧襄贤督府,直将恩信迓升平”,诗人表达了对李都宪的感谢之情。他感激郧县、襄阳两地的贤督府能够支持他,使得国家能够顺利实现繁荣昌盛。这里的“郧县”、“襄阳”是地名,分别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境内。诗人通过感谢这两个地方的支持,表达了对国家繁荣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