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泗交流一派斜,轻烟笼罩万人家。
灵光古殿无寻处,惟见黄槐几树花。
东鲁门
沂水与泗水相交汇,形成一道斜流的河道;轻烟缭绕覆盖了无数人家。
灵光古殿无处寻,只见几棵槐树花盛开。
沂泗交流一派斜,轻烟笼罩万人家。
灵光古殿无寻处,惟见黄槐几树花。
东鲁门
沂水与泗水相交汇,形成一道斜流的河道;轻烟缭绕覆盖了无数人家。
灵光古殿无处寻,只见几棵槐树花盛开。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清风时一洒,默坐听渔歌。 注释: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译文: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赏析:清风时时吹过,诗人静默地听着渔人吟唱。“默”字写出了诗人的神态,他似乎在静静地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蚊蚋何曾炒,烟霞敢自多。 注释: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译文: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诗句释义: 1. 潇洒东皋路:描述诗人在东皋的一条道路上行走,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2. 登临亦不时:即使登上高处也并非经常,表示有时登高远望,有时则不登高。 3. 先生拚屡醉:指诗人经常饮酒以解忧。 4. 花鸟任相怡:花鸟与自然景色相融,使人感到愉悦。 5. 翠带垂千柳:形容柳枝如同绿色的腰带,下垂如千条细柳。 6. 金梭掷一鹂:用比喻的手法,将飞鸟比作织布的金梭。 7. 踟蹰归路晚
【注释】东鲁门:即泰山。参差:参差不齐,错落有致。收拾:整理、归纳。太极圈中着语难:意谓太极图上所包含的内容,要一一说出,谈何容易。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登泰山时所作。首句写景,次句抒情,末句议论,层次分明,结构紧密,感情真挚。“参差”一词用得很贴切,既写出山的参差,也写出台殿的参差。“百花间”三字则写出了泰山的秀美多姿。 “天机满眼谁收拾”,是说在这样美的大自然面前,诗人感到自己是如此渺小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东鲁门”:东鲁门是古都曲阜的城门,象征着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2. “东鲁东周迹已陈,古人风致又今人”:描述了从东鲁门开始,可以看到已经陈列了很长时间的东周时期的遗迹。同时,这些古代的遗风和气质也延续到了现代。 3. “绕城桑柘苍烟外,依旧青山问白云”:在城墙外面是茂盛的桑田和柘树,形成了一片苍翠的烟雾。而远处的青山依然存在,仿佛在向白云问路。 译文: 从东鲁门出发
【注释】 东鲁门:指孔子曾居住、讲学的地方,在今山东省曲阜县。 陈:陈国,春秋时为鲁国附庸。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贫苦的读书人,在鲁国的东门遇见了一个自称是从陈国来的客人。客人问他为何能从陈国来到这里?他回答是孔子曾经到过陈国,所以他才到这里来的。 “贪拜贫官不疗贫”,诗人用典讽刺那些只知拜谒富贵之交而不愿帮助百姓解除贫困的人,表现了他鄙视权贵、同情人民的情怀。 “脚根还踏鲁东门
诗句如下: 千秋颜乐许谁寻, 亭址依然废井阴。 看尽浮云无一片, 只留明月在中心。 注释: 1. 千秋:形容时间长久,这里指的是颜乐亭的历史非常悠久。 2. 颜乐:指颜氏家族,颜乐亭是为了纪念颜氏家族的颜子而建。 3. 许谁寻:意思是不知道向谁寻找。 4. 废井阴:废弃已久的井,阴暗的地方。 5. 看尽浮云无一片:意思是看尽了飘荡的云彩,但却没有看到一片。 6. 只留明月在中心
颜乐亭三首 真乐人间何处寻,闲驱我马过松阴。 那知欲识颜回面,不在斯亭只在心。 注释 1. 真乐:真正的乐趣,指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2. 人间:人世间。 3. 寻:寻找,寻觅。 4. 松阴:松树的阴影,比喻自然美景。 5. 欲识:想要认识,了解。 6. 颜回:孔子的弟子颜回,此处以他为象征,表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外在事物。 7. 斯亭:这个亭子,指的是颜乐亭。 8. 在心:在心里。 9. 赏析
诗句原文: 陋巷之中操一瓢,人间贫贱不相饶。 如何千古如愚意,纵有丹青不解描。 译文: 在狭小的巷子里,我手拿一个瓢,面对着世间的贫困和卑贱,我决不妥协。然而,无论多少代的人用丹青来描绘我,都无法描绘出我的愚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困和卑微生活的抗争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坚持。诗人身处陋巷,却依然保持自尊和尊严,他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但他从未向困难低头。他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