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穷经传几年馀,谁把神明信此书。
除却寻常伦理外,更将何事称为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大致梳理一下,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和关键词进行分析概括。
“搜穷经传几年馀,谁把神明信此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费尽心思去搜索、研究经传典籍有几年了,可是谁能相信这些书里真的有什么“神明”呢?作者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经典的看法。“搜穷经传几年余”,表明作者研读经典的时间和程度之深,也反映了作者的学问之高。“谁把神明信此书”,是作者的疑问句式,也是作者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疑问,即:在众多的经典著作中,哪本书才是值得信任的呢?“谁把神明信此书”,这里的“神明”指的是书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智慧。
“除却寻常伦理外,更将何事称为儒”,意思是说:除了日常的伦理道德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被称为“儒”?这里运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质疑。儒家学说的核心在于“仁”“义”“礼”“智”“信”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而“仁”“义”“礼”“智”“信”等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仁”“义”“礼”“智”“信”也可以被视为“儒”。但是,“仁”与“义”属于道德范畴,是人伦常理;“礼”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规矩,是社会公德;“智”则是人的聪明才智;“信”则是指诚信。因此,“仁”“义”“礼”“智”“信”也可以被视为“儒”。但“儒”的内涵不仅仅是这些,还包括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内容,如孝、悌(悌弟)等。
【答案】
译文:我费尽心思去搜索、研究经传典籍有几年了,可是谁能相信这些书里真的有什么神明呢?除了日常的伦理道德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被称为儒?
赏析: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儒学的看法。他首先指出,尽管自己花费了大量时间研读经典,但依然不能确信这些书中是否真有何“神明”,也就是说,经典并非是神学著作。其次,作者认为儒学的核心在于“仁”“义”“礼”“智”“信”,而这些都只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儒家精神内涵。最后,作者认为儒学并不仅仅包含这些,还应该涵盖孝、悌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