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竞巧斗妍馀,谁复留情向此书。
莫道陈言没巴鼻,晦翁元是宋名儒。
【注释】
①诸生:指读书人。②小学:指《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读物。③竞巧斗妍:争着精巧漂亮。余:形容词尾,无实意。④谁复留情向此书:指谁还留恋那些华丽的词句?⑤没巴鼻:没有用的地方。⑥晦翁:朱熹,号晦庵。名儒:有名的学者。
【赏析】
这首诗是朱熹勉励学子勤勉读书的诗作。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紫阳,别号南溪先生,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他是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有“东南硕学”之誉。
首联:“纷纷竞巧斗妍馀”意思是说,在众多的人中,都争着要显示自己,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争”和“斗”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人们为了名利而相互争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气的不满。
颔联:“谁复留情向此书”意思是说,又有谁会留恋那些华丽的词句呢?“留情”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华而不实的东西的不屑一顾的态度。他希望学子们能够专注于学习,不要浪费时间去追求那些表面的华丽词藻。
颈联:“莫道陈言没巴鼻”意思是说,千万不要认为陈腐的言辞是没有用的。“巴鼻”一词,在这里是用来形容那些陈旧无用的词句。朱熹认为,这些词句虽然曾经有用,但现在已经不再适用,因此不能被看作是有用的。
末联:“晦翁元是宋名儒”意思是说,朱熹本来就是宋朝有名的学者。“晦翁”一词,用来尊称朱熹的名字。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和书法家之一,他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