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门寡尘鞅,时读几上书。
书中见遗烈,往往能起予。
有时忽惆怅,起游步荒墟。
丘墓在山冈,万代同虚芜。
人生终幻化,荣名安所须。
已矣齐去来,吾道光如如。

【注释】

①闲门:指不常开启的门。鞅(yāng):缠结,引申为车马停留、往来不绝的繁盛景象。②遗烈:遗留下来的伟业和业绩。③起予:启发我思考。④惆怅:失意或伤感。⑤丘墓:坟墓。⑥虚芜:荒芜,指荒凉。⑦去来:离去。⑧光:发扬。⑨如如:形容清静淡泊的样子。

【赏析】

《田园闲居四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共四首,以田园为题材,描写了作者隐居田园的生活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和世俗名利的厌倦之情,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写闲居之乐。开头两句说,闲门很少车马来往,时常可以读书。书是知识的载体,知识使人变得聪明起来,因此“时读几上书”,也就是时时读一些书,从中受到启迪,获得知识。“遗烈”指前人留下的功业和业绩,这里借指书中的知识与经验。三、四句进一步说明读书的作用,说通过读书,往往能引起人们的联想,激发人们的思考,甚至有时会引起人们的情感上的感慨,产生一种惆怅的心情。五、六句具体写这种情感。说有时候会忽然感到惆怅,便出门漫游,漫步在荒废的土地上,眺望那丘墓已经长满野草,万代相传的名宦已化为尘土,一切荣华富贵都已成为过去。

第二首继续写闲居之乐,但笔锋一转,由抒情转入议论。开头两句说,人终究要死去,死后一切皆空无所有,只有名声永存。“齐去来”三字点出题中的“闲”、“居”。“已矣”二字表明作者已看透了这一切,所以不再追求功名利禄,决心离开官场,归隐田园,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保持自己高洁的操守。最后两句说,既然功名利禄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那么何必强求呢?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品德,就足以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第三首紧承上一首而来,也是写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和思想感情。开头两句说,既然决定归隐,那就应当像道家一样清静无为,像佛家一样超脱物外,这样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中间两句说,虽然已经脱离了官场的纷扰,但仍然免不了要经常想到一些令人悲伤的事情,比如看到一些荒废的坟墓,就会想起过去那些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的人们。而这些人又都是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他们的事业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一切都将永远消失。

第四首是总结全文,再次提出自己的主张。开头两句说,人生终归是要死的,死亡之后一切都会化为乌有,既然如此,那么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不如及早抽身而去,回到自然的怀抱中去过一种清静淡泊的生活。最后一句说,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道理,那么就不必再追求什么名利了,只要能够保持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操守,就能够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