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月笛怨山阳,且捧霞觞望帝乡。
瑶草先秋犹着绿,菊花雨后更留香。
风前纱帽孟嘉醉,湖上觥船贺监狂。
一曲猗兰千古意,知音幸有汉中郎。

【注释】

闰九月重阳前一日奉陪梅所知司游员山谒康仙祠即席次韵二首:在闰九月重阳节前一天,陪从好友梅所知去员山拜见康仙祠,并在那里饮酒作诗。月笛怨山阳,指月夜笛声哀怨,使人想起山阳;霞觞望帝乡,指举杯向天,遥望故乡。瑶草先秋犹着绿,菊花雨后更留香,意思是说,虽然时序已进入初冬时节,但那些瑶草却依然保持着绿色;即使秋雨之后,菊花的香气也更加浓厚了。风前纱帽孟嘉醉,湖上觥船贺监狂,意思是说,在微风拂面、纱帽飘飘的天气里,孟嘉喝醉了酒;而贺监却在湖上的船上,喝得大醉。一曲猗兰千古意,知音幸有汉中郎,意思是说,一曲《猗兰》之歌蕴含着千古以来的意趣,而有幸能与知己共饮此曲的人,实在是幸运啊!

赏析:

这首诗是和梅所知同游员山,游览康仙祠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敬爱之情。

“闰九月重阳前一日”交代出游的时间和季节。“奉陪梅所知司游员山谒康仙祠即席”点明了此次出游的目的。“月笛怨山阳”,以“月笛”起兴,用“怨”字写出了作者听到笛声时的情思。“且捧霞觞望帝乡”,以“霞觞”收束,表达了诗人欲登高畅饮的愿望。“瑶草先秋犹着绿,菊花雨后更留香”,这是写景,也是抒情。这两句写景,一写秋天来临,草木凋零;一写菊花盛开。“风前纱帽孟嘉醉,湖上觥船贺监狂”,这是写人,也是写景。这两句以孟嘉、贺监二人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豪放情怀。“风前纱帽孟嘉醉,湖上觥船贺监狂”一句中的“纱帽”是借用孟嘉的故事,孟嘉为桓温参军,有一次乘船喝酒,风吹动他的纱帽,他摘下来扔到江里,说:“我辈处世何似此人!”这里用来比喻自己饮酒如狂。“一曲猗兰千古意”,意思是说,《猗兰》这一首乐曲蕴涵着千古以来的意趣。“知音幸有汉中郎”,意思是说,有幸能与知音共饮此曲的人,实在是太幸运了!

这首诗的构思精巧别致。开头两句,用“月笛怨”、“霞觞望”两个意象,把读者带入了深秋的季节,同时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两句,又由景及事,引出了游人登高赏菊的活动,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则巧妙地运用典故,将孟嘉、贺监等人的形象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豪爽的性格与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