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万里越关河,节物西凉客里过。
清赏每愁酤酒少,好怀未厌赋诗多。
丹江月棹秋无际,银汉星桥夜不波。
欲问支机旧时石,天孙应笑鬓先皤。
【注释】
河字:指黄河,也借代黄河。
南来万里越关河:指作者从南到北,经过万里长途跋涉来到北方。
西凉:唐代西北地区称凉州。这里泛指西北边塞。
过:经过。
清赏:清雅的欣赏。
酤酒少:买酒喝的少,意谓没有酒可饮。
好怀:好心情。
赋诗多:写诗多,意谓写诗多。
丹江月棹秋无际:丹江上的月色无边无际,像在秋天里航行。
银汉星桥夜不波:银河上的星星桥在夜里没有波澜,像是静悄悄的。
支机石:传说中的一种石头。
天孙:即织女星,传说是织云彩的女子,因名天孙。
鬓先皤(pāo):头发已白了。
【赏析】
此诗为《奉使青门途中作》十首之一。诗人在奉使青门途经河阳时,有感于旅途所见所闻,写下这首诗。
“南来万里越关河”起笔突兀不凡,气势雄浑,直逼胸臆。一个“南来”字,点出行程的漫长与艰辛;一个“万里”字,则将行程之遥和心理之远都烘托出来。而“越关河”,又把“南来”和“万里”这两个词联系起来,使读者仿佛看到一个长年奔走在仕途上的人,正跨越着关河,踏上漫漫征途。这一句,既是对眼前实景的真实反映,又寄寓着诗人对自己仕途艰难的感慨。“节物西凉客里过”句承上启下,由眼前实景过渡到对故乡的思念。这里的“节物”二字,既指节令,也暗指节物中的节日,即寒食和清明节。古人有在节日里郊游的习惯,因此诗人在这里用“过”字,既表明自己正在旅途之中,也表明自己对节日的淡漠。而“西凉”二字,则表明诗人是在西北边地,远离故土、亲人的异地他乡。“客里”二字,既表明自己是个漂泊不定的客人,又是对羁旅生涯的一个概括,它既表现了诗人身居异乡、孤寂无聊的心情,又表现了他身处异地、心系故国的情怀。“清赏每愁沽酒少,好怀未厌赋诗多”二句,是此诗的重点,也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把自己在旅途中遇到的美景佳境和自己的愁苦心情相对比,把自己在异乡他乡的孤独寂寞与自己对故国的眷恋之情相对比。其中“沽酒少”“赋诗多”二句尤为警策。“清赏”二字表明诗人面对自然风光的欣喜之情,但“愁沽酒少”却表明他面对自然美景而产生的愁苦之感;“好怀”二字表明他面对自然风光时的愉悦之情,但他“未厌赋诗多”却表明他面对自然风光时产生的创作冲动。这种强烈的对比效果,使得诗歌具有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丹江月棹秋无际,银汉星桥夜不波”两句,则是此诗的结语。“丹江”二字,既指明了诗人的所在位置,又暗示了他所要表达的主旨;“秋无际”三字,既表明了丹江的辽阔无际,又暗示了诗人的壮志难酬;“星桥夜不波”三字,既表明了银河的浩渺无边,又暗示了诗人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和人生短暂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