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紫芝山,汤汤柳江水。
嶷嶷陈知司,长材抱奇伟。
华裾粲云霞,芳佩袭兰芷。
种薇山之椒,栽莲水之涘。
莲香秋益清,薇花晚逾紫。
草檄疾何痊,出奇敌自靡。
艰难政需贤,通济况如子。
行当振家声,庶以光世美。
高步登云霄,奋身脱泥滓。
勿著从仕衫,愿听尚书履。
【注释】
上美叔知司:指晋代的名士、尚书令谢鲲。
峨峨紫芝山,汤汤柳江水:紫芝山高峻,柳江水浩渺。
嶷嶷陈知司,长材抱奇伟:陈知司(即谢鲲)才识出众,有非凡的才干和杰出的才能。
华裾粲云霞,芳佩袭兰芷:华丽的衣裳像云彩一样洁白,芳香的佩玉像兰草、芷草一样芬芳。
种薇山之椒,栽莲水之涘:在山上种薇,在水畔栽莲。
莲香秋益清,薇花晚逾紫:秋天里,莲花的香气更加清新;到了傍晚,薇花的颜色更加艳丽。
草檄疾何痊,出奇敌自靡:即使草拟檄文,也治不了什么病;只要出奇制胜,敌人自然会被打败。
艰难政需贤,通济况如子:国家政治艰难,需要贤德的人来治理;如果贤者能通达事理,就像自己一样能够成功。
行当振家声,庶以光世美:将来一定能够振兴家门名声,为世人所景仰。
高步登云霄,奋身脱泥滓:志向远大,决心攀登至高无上的云端;奋力前行,脱离污浊的社会环境。
勿著从仕衫,愿听尚书履:不要穿着官员的袍子,只希望穿上尚书的鞋子。
【赏析】
《感遇》是一组七言绝句,共十八首,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时作者40岁左右,任左拾遗,因触怒权贵而遭贬谪。这组诗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看法,对贤人的政治作用的肯定。
第一首写陈知司(谢鲲)的人品与才华。“紫芝山”、“柳江水”形容陈知司所处的环境和他的性格、才华。他具有超群的才干,又具有高尚的品德。
第二首写陈知司的生活情趣。他的衣着华丽,佩戴着象征高贵身份的玉佩。同时,他也热爱花卉,喜欢把美丽的花朵移植到山中或水边,以供欣赏。
第三首写陈知司的为人。他虽然身处高位,但并不骄傲自满,而是谦虚谨慎。他不喜欢做官,只希望能够像尚书一样的官员那样为民造福。
第四首写陈知司的理想境界。他渴望能够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立志要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
第五首写陈知司的人生态度。他不追求名利地位,只希望过一种清贫简朴的生活方式。他愿意远离官场,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六首写陈知司的志向。他立志要攀登至高无上的顶峰,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真正的幸福。他决心要用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第七首写陈知司的人生目标。他希望能够为家庭树立良好的名声,成为家族的楷模,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八首写陈知司的人生追求。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
第九首写陈知司的人生态度。他不愿做官谋利,而只想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希望人们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想法。
第十首写陈知司的人生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期待着未来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
第十一首写陈知司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才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敬仰的人物。
第十二首写陈知司的人生态度。他不愿意做官谋利,而只想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希望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第十三首写陈知司的人生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期待着未来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
第十四首写陈知司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才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敬仰的人物。
第十五首写陈知司的人生态度。他不愿意做官谋利,而只想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希望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第十六首写陈知司的人生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期待着未来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
第十七首写陈知司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才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敬仰的人物。
第十八首写陈知司的人生态度。他不愿意做官谋利,而只想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希望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