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风吹云散琼香,玉轮轧露融素光。霓裳飞动金玲珰,一声惊起鸾凤翔。
芙蓉池上西风早,青鸟无音天窅窅。翠光浓入秋水寒,黛痕浅与春山老。
千年蟠桃几开落,三偷奈此小儿恶。彩丝未断尘俗缘,黄金空铸相思错。
君不见有虞帝子来潇湘,洞庭水绿梧山苍。泪痕有尽愁思长,向来斑竹多秋霜。
【解析】
- 仙风吹云散琼香,玉轮轧露融素光。霓裳飞动金玲珰,一声惊起鸾凤翔(仙人谣次达道鉴录韵为一笑之戏)
【译文】
神仙的风儿吹散天上的云彩,飘散着阵阵清香。一轮圆月碾碎了晨露,映照出一片皎洁的月光。仙女们舞动着美丽的衣裳,金光闪闪,如同珍珠串成的项链。她们翩翩起舞,发出清脆悦耳的铃声。一阵仙乐响起,惊醒了沉睡的鸟儿,使它们在天空中翱翔飞翔。
- 芙蓉池上西风早,青鸟无音天窅窅。翠光浓入秋水寒,黛痕浅与春山老(《古别离》)
【译文】
芙蓉池边秋风早早吹过,连青鸟也无声地飞去。秋色浓重,如翠绿色浸染着清冷碧波。黛眉轻锁,愁绪满怀,使人觉得青春易逝。
- 千年蟠桃几开落,三偷奈此小儿恶。彩丝未断尘俗缘,黄金空铸相思错(《长恨歌》)
【译文】
这株万年蟠桃树,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才结出了这颗果实。但这颗果实被偷走后,就永远消失了。那些追求爱情的人,总是被小人欺骗,白白浪费了许多美好的时光。那些追求爱情的人,总是被小人欺骗,白白浪费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 君不见有虞帝子来潇湘,洞庭水绿梧山苍;泪痕有尽愁思长,向来斑竹多秋霜(《听筝妓十绝》)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吗?当年舜帝的儿子来到这里,洞庭湖水碧波荡漾,山上郁郁葱葱。他流下的眼泪没有干涸,那愁思就永远不会消逝。而从前这里的竹子上,还留有秋天的霜痕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仙人谣次达道鉴录韵为一笑之戏”为题。《乐府解题》说:“《双蕖怨》者,言二女相对,各有所慕也。一慕君子,一慕令尹。”这首诗是诗人借咏物寄情,以芙蓉池上的西风和青鸟等象征自己的爱情,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开头四句写秋日景象。“仙风吹云散琼香,玉轮轧露融素光”,“仙风吹云”,指神仙的风。“云散琼香”,指天上的云彩被神仙的风儿吹散后,弥漫开阵阵清凉的香气。“玉轮轧露”,指月亮。“碾露”指月亮将早晨的露珠碾平。“溶素光”指露珠像白练一般,晶莹透亮。“玉轮轧露”两句写天上的景象,下面接写人间景象。“霓裳飞动金玲珰”写仙女们的服饰。“飞动”、“金玲珰”都是形容其轻盈飘逸。“一声惊起鸾凤翔”。“鸾凤翔”,即鸾凤飞腾。这是指仙女们歌舞时所发出的声响惊动了天上的鸾凤。“一声惊起鸾凤翔。”这句写天上的景象,下面接写人间景象。
“芙蓉池上西风早”,“芙蓉”“西风”都是代人立言。“芙蓉池上”指在芙蓉池上看到西风早。“西风早”指西风来得早。“西风早”既点明季节时间,又渲染了凄冷的气氛。“青鸟无音天窅窅。”“青鸟”也是代人立言,这里指信使或使者。“青鸟无音”指信使或使者没有消息传来。“天窅窅”即天高气爽。这两句写天上的景象。下面接写人间景象。
“翠光浓入秋水寒,黛痕浅与春山老”。“翠光浓”指秋水中的绿色光泽浓郁。“黛痕浅”指少女脸上的胭脂痕迹淡薄。“秋水”即深秋的水。“春山”指春天的山。“黛痕浅”指少女脸上的胭脂痕迹淡薄。这两句写芙蓉池上西风早时的景象。
下四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感受。“千年蟠桃几开落”。“千年蟠桃”指长生不老的桃子。“几开落”指这种神奇的桃子已经开了又落了。“三偷奈此小儿恶”。意思是说:我三次偷吃了这种神奇的桃子,可这个小鬼却一直缠着我不放,真是讨厌极了。“彩丝未断尘俗缘”,“彩丝”指彩色的丝带。“尘俗缘”指尘世的姻缘。“未断”指没有断绝。“相思错”指错会了意。这两句写诗人因吃了蟠桃,所以想摆脱尘世的牵绊,但又不能忘情于世俗的姻缘,所以心中十分矛盾痛苦。
末四句写诗人的爱情遭遇。“君不见有虞帝子来潇湘”。“有虞”指舜帝。舜帝的儿子名叫丹朱。“潇湘”是湖南地名。“潇湘”指湖南湘江一带。“潇湘”泛指南方。“洞庭水绿梧山苍”。“洞庭”是湖南的一个大湖。“梧山苍”指洞庭湖周围群山苍茫。“泪痕有尽愁思长”。“泪痕”指泪痕未干。“愁思长”指忧愁思虑无穷无尽。“向来斑竹多秋霜”这两句写诗人因思念情人而不能自禁的泪水洒湿了斑竹,使斑竹沾上了秋霜。这两句写诗人的爱情遭遇。“斑竹”又名湘妃竹,湘妃曾哭泣于此,故有此称。“秋霜”指秋天的雨露。
全诗以写景为主,但景语即事中含情、景中含意,因此能见出作者的感情态度。诗人用典抒情,运用典故丰富诗的内容,表达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