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端合老人龙,卧隐城南江上峰。
笔讶草《玄》高起冢,膏因继晷惯烧松。
花间得句诸儿续,月底吹箫二客从。
闭户著书秋更晚,隔溪烟树夕阳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分析每句诗的意思,结合注释和重点字词,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文峰书院次韵”,交代了这首诗作的背景和作者的身份。“太平端合老人龙”,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卧隐城南江上峰”,“卧”是隐居生活的状态,“隐”是远离尘世喧嚣,在山中、林中或者水边过清静的生活;“城南江上峰”,写景,描绘了南城江边的山峰,山势险峻、陡峭,有如龙一般,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

“笔讶草《玄》高起冢”,用笔意写出了《易经》这部书的深奥难懂,令人感到敬畏。“膏因继晷惯烧松”,用膏火来点燃松木作为薪材,比喻自己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花间得句诸儿续”,花间得到了诗句,孩子们接续着,写出了孩子们的勤学苦练;“月底吹箫二客从”,月下吹箫的人就是作者自己,写出了自己的闲情逸致;

“闭户著书秋更晚,隔溪烟树夕阳重”,写自己闭门著书到了秋天更迟,隔着小溪,看到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整个树林,景色优美动人。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为文峰书院所写,表达了他对文峰书院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在文峰书院的所见所闻和所学所得。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作者通过对文峰书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同时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学所得,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