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宿官山月转晴,山垭老泪寄苍生。
檄书夜下秋前捷,野哭时悬枕上声。
墟落鸢鸦荒骨乱,石田狐鼠晚蒿平。
经心门井溪来血,流入瞿塘水尚腥。
右垭写怀
露宿官山月转晴,山垭老泪寄苍生。
檄书夜下秋前捷,野哭时悬枕上声。
墟落鸢鸦荒骨乱,石田狐鼠晚蒿平。
经心门井溪来血,流入瞿塘水尚腥。
注释:
露宿官山:在官山露宿。
月转晴:月儿转晴。
山垭:山口。
老泪:眼泪。
檄书:古代的公文。
野哭:野外的哭声。
墟落:指荒凉的乡村。
鸢:指乌鸦。
鸦:乌鸦。
荒骨乱:指坟墓被风吹散,骨头散落一地。
石田:田地。
狐鼠:指老鼠。
晚蒿平:指傍晚时分,蒿草长平了。
经心门:经过的心。
溪:小河。
血:血迹。
瞿塘:地名,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是长江三峡之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全诗以“右垭”为题,抒发了作者在官山露宿、夜晚看到明月当空、秋风送爽的美景时的感慨之情。
首联“露宿官山月转晴,山垭老泪寄苍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在官山露宿,月亮已经转晴了,山垭口的老泪寄托在苍生身上。这里的“老泪”一词,既形容了月光如洗的美丽景色,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和无奈。
颔联“檄书夜下秋前捷,野哭时悬枕上声。”则是对这一场景的具体描述。诗人在夜色中接到了一封紧急的公文,那是在秋天之前的一次战役中取得的胜利。然而,这份喜悦却只能通过野哭的声音来传递,那种悲凉之感让人难以忍受。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喜悦与悲伤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
颈联“墟落鸢鸦荒骨乱,石田狐鼠晚蒿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象。荒凉的乡村中,飞鸟在空中盘旋,乌鸦在地上觅食;而那些死去的人们则躺在荒野中,骨头散落一地;田地里的狐狸和老鼠四处逃窜,黄昏时分,蒿草已经长得很高了。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萧条和荒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尾联“经心门井溪来血,流入瞿塘水尚腥。”则是诗人对整个场景的总结和升华。他经过的门前是一口井,而井里流出的却是鲜血;流入瞿塘的水仍然带着腥味。这里的“血”和“腥”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