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海精英钟我崔,光风争映曲江隈。
九天屡奏匡时策,万里曾摅镇蜀才。
泉石怕寒蒲涧约,晚香深注菊花杯。
邯郸已醒尘寰梦,欲傍坡南筑钓台。

【诗句释义】

谒菊坡,即拜谒菊花坡,诗人自比为岭海之英才,钟爱崔氏。光风指清风,争映曲江隈:争相辉映于曲江之畔。九天屡奏匡时策:在九天之上多次提出匡救国家的良策。万里曾摅镇蜀才:远涉万里之遥曾施展过治理蜀地的才能。泉石怕寒蒲涧约:担心泉水与石头会因为寒冷而结冰,于是约定一起前往蒲涧游玩。晚香深注菊花杯:将晚秋时节菊花的香气深深注入了酒杯之中。邯郸已醒尘寰梦:仿佛已经从尘世的纷扰中醒来,摆脱了世俗的烦恼。欲傍坡南筑钓台:想要在南山之下建造一个钓鱼台来修身养性。

【译文】

作为岭海之英才钟爱的崔氏子孙,我以清风为伍,不断献出匡扶国家的策略。

我在远离尘嚣的万里之外施展过治理蜀地的才能。

泉水与岩石因为寒冷而结成冰凌,我们决定一同去蒲涧游玩。

晚秋时节菊花盛开,其幽香深深融入了酒杯之中。

仿佛已经从尘世的纷扰中醒来,摆脱了世俗的烦恼。

想要在南山之下建造一个钓鱼台来修身养性。

【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晚年隐居在白云山时的诗作。诗人以岭海精英自况,并以此自比为崔氏后裔。诗人以清新俊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之情。

“岭海精英钟我崔,光风争映曲江隈。”首句写诗人出身于岭南地区,被朝廷看重,受到重用。第二句则表明诗人志向高远,渴望像清风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不被任何拘束所束缚。“九天”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政治抱负,他曾多次向朝廷进献治国安邦的良策,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干。

“泉石怕寒蒲涧约”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蒲涧约(即“蒲公制锦”,出自《晋书·王羲之传》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

“晚香深注菊花杯”这句则是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菊花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的品质,而“晚香”则暗喻着人生的暮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展示了他的人生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