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斋寄在小城隈,旧国霜前白雁来。
药里关心诗总废,菊花从此不须开。
注释:
茅斋寄在小城隈,旧国霜前白雁来。
这是说诗人的茅舍坐落在小城边上,秋天到了,霜降的时候,大雁就从北方飞回来了。
药里关心诗总废,菊花从此不须开。
意思是说,因为思念家乡,所以无心欣赏秋菊,连吟诵诗歌的兴致也没有了。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的写景抒情之作,也是其绝句中较为出色的一首。首句点出“斋”的所在——小城,而第二句则点出了“斋”的由来——“寄在小城隈”。“小城”,指夔州。杜甫在夔州的草堂,是借山为筑,傍江而居,周围不过二十亩左右,所以称“小城”。
第三句紧承上句中的“斋”字而来,说诗人的茅屋坐落在城边,而秋天一到,霜降时令,白雁便成群结队地飞回故乡去了。“小城隈”,是夔州东门附近的一个小山包,地势较低,靠近江边,因此可以望见江上的渔船。杜甫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正是自己漂泊他乡,远离故土的悲慨。
末句是全诗的重点,它与首句相呼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诗人在夔州已经住了两年多了,但一直未能回去看看,如今听说家乡已进入深秋,天气转凉了,而自己却还在这小城中苦苦挣扎。想到这些,他不由得有些难过,甚至有点伤感。但是,他又觉得,既然身在异域,还是不要多愁善感的好。于是,他以一句轻松的话收束全诗:“药里关心诗总废,菊花从此不须开。”意思是,既然我无心去欣赏菊花,那么,以后也就不要写什么诗了(因为心情不舒畅)。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景交融。这首诗所写的景物,都是眼前实景:茅斋、小城、白雁、霜降、江上的渔船。然而,作者并不单纯地写景,而是将这种种景物都和诗人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如首句中“小城”,“隈”,就是城边的意思;次句“白雁”,是秋风萧瑟、寒气逼人的时节,北归的大雁成了秋天的典型标志。三句“药里关心”,是说自己的心情不佳,无心观赏菊花,所以也就无心吟诗作画了。四句“菊花从此不须开”,则是由于心情不好、无心作画,所以也就不必去赏菊了。
二、虚实结合。这首诗虽然只是写眼前的实景,但却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例如:首句中的“小城隈”,虽然是写实,但实际上却包含着诗人的想象。因为杜甫的草堂是在城外的小山包上建的,而小山包又正好在城边,所以用“小城隈”来形容是很自然的。另外,“寄在小城隈”中的“寄”字也包含了诗人的想象:自己虽然身处小城中,但心中依然怀念着远方的家乡。
三、语言通俗自然。这首诗的语言非常通俗自然,明白如话,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例如,“秋斋集杜”四个字,既表明了诗题,又点明了诗人的身份——杜甫。再如“茅斋”、“小城”、“白雁”、“霜降”、“江上的渔船”、“菊花”、“不须开”,这些都是很普通的词语,但经过诗人的巧妙组合,却构成了一幅十分动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