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闻治世所宗,斯道经天行地同。
岩岩邹峄闲先圣,由兹而降经尘封。
大道为公不终秘,登堂仿佛闻丝桐。
汉室诸侯抱残缺,未能阐发开愚蒙。
周程张邵接踵起,维时文在天所钟。
紫阳夫子毓关南,更知后起难为功。
格致诚正八字张,微言大义无疑恫。
当其投匦上书日,说书崇政达四聪。
中遭谗邪道将废,未几天朗日昭融。
历祀于今且数百,王鈇圣灯咸率从。
瞻仰肃拜效赞叹,绘天赋海徒冥蒙。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的杨慎,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书法家和绘画家。他的诗才横溢,尤其擅长七言律诗,被誉为“杨升庵之诗”,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为“明初三大诗人”。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尼山闻治世所宗,斯道经天行地同。
    尼山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曲阜市。这里曾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子被尊为“圣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诗中说,在尼山听说治理世界的方法都是相同的,即“道”。这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提出的治国理念和道德规范被广泛接受和实践。

  2. 岩岩邹峄闲先圣,由兹而降经尘封。
    邹峄是山东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邹城市。这里是孔子讲学的重要场所。诗中提到了孔子在这里讲学的故事。这里的“尘封”意味着这些知识被遗忘,不再为人所知。这反映了孔子学说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曲折。

  3. 大道为公不终秘,登堂仿佛闻丝桐。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提倡的“大道”是公开的,不会被人隐瞒。当人们登上孔子讲学的殿堂时,仿佛听到了琴瑟之声(丝桐),这是比喻孔子讲学的方式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这也反映了孔子教学的特点,即注重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领悟。

  4. 汉室诸侯抱残缺,未能阐发开愚蒙。
    这句话指的是在汉朝时期,一些诸侯王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能够完全理解和实践孔子的道德和学说。这反映了孔子学说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有限,需要更多的人去学习和传承。

  5. 周程张邵接踵起,维时文在天所钟。
    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程颢、张载等人相继兴起,他们的学问都受到了天地的眷顾。这说明了孔子学说的重要性,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在后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发扬。

  6. 紫阳夫子毓关南,更知后起难为功。
    这句话中的“紫阳夫子”指的是孔子。他曾经在鲁国(今山东曲阜)讲学,这个地方被称为“关南”。孔子被尊为圣人,他的思想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难以达到他的高度,但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来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智慧。

  7. 格致诚正八字张,微言大义无疑恫。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提出了“八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个方面来修身养性,这是他的微言大义。这些都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于后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8. 当其投匦上书日,说书崇政达四聪。
    这句话中的“投匦上书”指的是向皇帝提交奏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表明了孔子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他的思想和主张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支持。

  9. 中遭谗邪道将废,未几天朗日昭融。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在晚年遭遇了一些诽谤和攻击,但他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最后,他在天朗气清的环境中度过了晚年,享受着宁静的生活。这体现了孔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10. 历祀于今且数百,王鈇圣灯咸率从。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的学说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得到了历代帝王和贤者的尊崇和追随。这说明了孔子学说的深远影响和永恒价值。

  11. 瞻仰肃拜效赞叹,绘天赋海徒冥蒙。
    这句话中的“瞻仰肃拜”指的是对孔子的崇敬和尊敬,表示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效赞叹”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孔子学说的钦佩和赞美之情。然而,由于时代变迁和个人经历的不同,人们在理解孔子学说时可能存在差异,这也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个常见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