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昔歌风处,人今听雨来。
寒催丰戍早,声咽楚江回。
野鸟啼荒垒,浮云翳暮台。
徒令过周客,一洒废宫哀。

【注释】

沛上:沛县,今属江苏。

帝昔歌风处:指汉高祖刘邦曾在沛(今安徽宿州东南)起兵时唱过的歌。

人今听雨来:如今又听到沛县的雨声了。

丰戍早:丰邑(在沛县西南)的戍边城堡。

楚江回:指沛县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

荒垒:荒芜的垒土。

浮云翳暮台:指夕阳映照下的沛县城郭。

周客:指周游四方的人。

废宫哀:指沛县的宫殿已废毁。

【赏析】

沛公刘邦起义之初,曾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次沛上》诗是诗人在沛县作客时所作。

首联“帝昔歌风处,人今听雨来。”写诗人来到沛县,听到沛公当年唱过的歌声,不禁想起往事,感慨万千。“歌风”即《大风歌》,刘邦在此地起义。“人今听雨来”与“帝昔歌风处”,一为实,一为虚,虚实相间。

颔联“寒催丰戍早,声咽楚江回。”写沛县的冬天,天气寒冷,戍边的士兵们已经提前回到家乡,楚霸王的故乡也传来阵阵雨声。这两句以“丰戍早”和“声咽楚江回”形成鲜明对比,既烘托出沛公的威名,又暗含诗人内心的激愤。

颈联“野鸟啼荒垒,浮云翳暮台。”写诗人登上城楼,看到一片荒凉景象,野鸟在城墙上啼叫,而那高高的城台上,却有白云飘荡。这两句以“野鸟”和“浮云”作为反衬,进一步衬托出沛公当年的威名,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尾联“徒令过周客,一洒废宫哀。”写诗人来到沛县,看到曾经繁华的宫殿已经废弃,不禁感到惋惜。这两句以“过周客”和“废宫哀”作为结尾,既是对沛公的赞美,又是对历史的反思。

全诗通过对沛公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