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多古寺,争得道林居。
马过谈经后,乌来施食余。
人天长示灭,花月几沦虚。
飞锡何时晤,东山欲致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畋创作的。诗中的“东山”,是指郑畋的家乡,位于现在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东面。这首诗通过描绘天界寺的景象和周围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天界寺”:这是题目,指的是天界寺,位于城南,是一座古老的寺庙。
  2. “城南多古寺,争得道林居”:城南有很多古老的寺庙,这些寺庙中居住着许多修道之人。这里的“争得”表示这些寺庙众多,竞争激烈,而“道林”则是指那些在寺庙中修行的人。
  3. “马过谈经后,乌来施食余”:当有马匹经过的时候,会停下来听僧人讲经;乌鸦落在寺庙中,是为了等待施舍的食物。这里的“马过”和“乌来”都是描述寺庙中的情景,而“谈经”和“施食”则是寺庙中常见的活动。
  4. “人天长示灭,花月几沦虚”:人的生死轮回,就像花朵的凋谢一样,是一种永恒的现象。这里的“示灭”是指人的死亡,而“沦虚”则是指花朵的凋零,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5. “飞锡何时晤,东山欲致书”:什么时候能够再次见面呢?东山想要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飞锡”是指僧人行走时携带的锡杖,而“晤”和“致书”则是指写信和会面的愿望。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

城南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它们吸引了很多修道之人。当有马匹经过的时候,会停下来聆听僧人讲述佛法;乌鸦落在寺庙中,是为了等待施舍的食物。人的生死轮回,就像花朵的凋谢一样,是一种永恒的现象。什么时候能够再次见面呢?东山想要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天界寺的描述和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争得道林居”、“马过谈经后”、“人天长示灭”、“花月几沦虚”等诗句,都充满了哲理和感悟,让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