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六夜如洗,千门万户烟花里。
闺中少妇夜出游,陌上行人忽成市。
粲粲珠钿映月来,翩翩翠袖抟风起。
风前月下逞娇姿,爱惜春花能几时。
无那蓂荃先落荚,只愁杨柳渐飞丝。
游丝飞入黄金地,扑牖穿帘果何意。
凤甸常悬祷雪忧,鳌山久罢观灯戏。
灯光却照五侯家,列炬然膏满绛纱。
岂谓铺金能作埒,亦知剪彩易为花。
银花火树开佳节,遂令观者相环列。
霍氏门墙有后尘,魏其池馆空前辙。
凄凉往事已为陈,恨杀怀春似玉人。
莫贱兰房今夜女,故多椒掖旧时亲。
明珰尽结琼瑶丽,袨服争看锦绣新。
襦曳茝时香散霭,袜移莲处暗生尘。
香尘冉冉随芳步,共道非烟亦非雾。
驰目还怜梁下期,客冶又为桑间误。
皞阇今已羡如云,夙夜谁当畏行露。
铁锁遥开天上桥,渐台何必待符招。
长安十六夜歌
长安十六夜如洗,千门万户烟花里。
闺中少妇夜出游,陌上行人忽成市。
粲粲珠钿映月来,翩翩翠袖抟风起。
风前月下逞娇姿,爱惜春花能几时。
无那蓂荃先落荚,只愁杨柳渐飞丝。
游丝飞入黄金地,扑牖穿帘果何意。
凤甸常悬祷雪忧,鳌山久罢观灯戏。
灯光却照五侯家,列炬然膏满绛纱。
岂谓铺金能作埒,亦知剪彩易为花。
银花火树开佳节,遂令观者相环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在节日之夜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诗中的“长安”是古都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一夜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句“长安十六夜如洗,千门万户烟花里”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长安城的夜景,犹如一幅泼墨画卷,展现出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氛围。随后诗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闺中少妇夜出游,陌上行人忽成市”,“风前月下逞娇姿”,进一步渲染出节日夜晚的热闹场景,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种欢快的气氛。
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如“无那蓂荃先落荚,只愁杨柳渐飞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而“游丝飞入黄金地,扑牖穿帘果何意。”则描绘了游丝随风飘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凉意和困扰。
最后两句“凤甸常悬祷雪忧,鳌山久罢观灯戏。”则将读者的视角引向了历史深处,展示了古代宫廷中祈愿丰收、祈求平安的场景。而“灯光却照五侯家,列炬然膏满绛纱。”则通过具体的描写,展现了皇宫内烛光闪烁、灯火通明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节日之夜的喜庆氛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节日之夜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之情。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节日景象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