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春日暖,金鼎待盐梅。
早践台衡地,调元酌斗魁。

【注释】:

刘主静:即刘禹锡,曾任中书舍人、太子少傅、检校吏部尚书等职。学士:官名,指翰林学士,是唐宋时期的一种官职名称。墨梅:指用墨书写的梅花。见寄:指收到他人的信。次其韵:依次作诗应答。以复四首:指作诗四首回赠。

【译文】:

春天里蓬莱阁里的景色暖洋洋的,金炉里等着盐梅来熬煮春药。早先就踏上了台衡之地,调燮元和正时令的斗柄魁星。

【赏析】:

《答刘主静学士见遗》是一首酬答之作。诗前小序说“见遗”者是“刘主静学士”,说明是写给刘禹锡的信,而刘禹锡又写了这首诗作为回敬。此诗就是对刘禹锡的答诗。刘禹锡在长安做官的时候,曾受到过李德裕的排挤打击,他写此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都是七言律诗,但句式并不整齐。第一二两句,对偶工稳,音节和谐;第三句,平仄互用,声调顿挫;末句,一气呵成,音韵铿锵。从结构上看,这是一首七律,但从音节上看,却又像五言绝句。

开头二句:“蓬莱春日暖,金鼎待盐梅。”意思是说,蓬莱的春天多么温暖啊!你(指刘禹锡)就像盐梅一样珍贵。“蓬莱”二字点明地点,也暗含诗人自比仙人之意,表明他虽身处人间,但却心向往之,身虽居尘世而心怀高远。第二句中的“金鼎”,既指炼丹烹煮之所,又暗示着自己任中书舍人等要职,地位尊贵。第三句“早践台衡地”,承上启下,点出自己任台衡重任,为国分忧,有志于匡辅天下。“调元酌斗魁”句化用了《淮南子·天文训》中“斗魁戴天,杓执地”的典故来喻指自己辅佐皇帝,调和阴阳,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末一句“调元酌斗魁”,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概括,也是诗人自我表白,表明自己有匡辅天下之志。同时,这一句也与刘禹锡的生平有关。《旧唐书·刘禹锡传》云:“禹锡……调补苏州刺史,未行,罢还。会昌三年卒。”罢苏州刺史是因为得罪权臣而被贬。所以,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政治遭遇的自我评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