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沈郎字仲宽,为我遥索月乌篇。
月乌喻孝与客旅,二者未知心所安。
孝为百行大且初,鸟中曾参人不如。
吾闻沈郎孝且才,即此乃是曾之徒。
寒光满林莫返哺,哑哑叫断肠欲枯。
我今南飞依棘枝,为子仰天强哦诗。
乌啼月落粤山低,一夜魂游吴苑西。
【注释】
吾乡:我的家乡。沈郎:指沈约,字仲宽,南朝宋诗人。月乌篇:指《月夜》诗,是南朝宋诗人谢惠连所作。孝与客旅:指作者在旅途中思乡心切,思念母亲的心情。曾参(zēn xūn):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孝著称。《论语·子张》:“曾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百行:各种行为。大且初:最大、最重要。曾(zēng)参:孔子弟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为人孝悌,有“曾参之孝”之称。《论语·学而》:“子曰:‘孝乎?色难。’”鸟中曾参人不如:比喻自己的孝心比不上古代的曾参。寒光:月光。莫返哺:不要回来吃母亲的奶了,比喻要离开家乡。哑哑叫:鸟叫声,这里借指哀啼声。吴苑西:指苏州园林名,即吴宫,位于今江苏苏州市。
【译文】
我的家乡沈约,字仲宽,为我远去索求《月夜》。
《月夜》这首诗里写“月乌”,是说孝和客旅,二者心中都不知如何安身。
孝是百行之始,鸟中曾参,人不如。
我听说沈约孝而且才,这是曾参的后人。
月光皎洁满林树,不要回来吃母亲的奶,悲鸣声断肠欲枯。
我如今南飞栖息在棘树上,为儿子仰望天空,强行吟诵这首诗。
乌在夜里啼哭月亮落下,粤山低矮,一夜魂游吴苑西。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出使岭南途经广州之际。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孝廉出身的士人,他因公务被派往广州任职,远离家乡,心情十分矛盾。他既想为母亲尽孝,又不愿离开朝廷,因此心情十分痛苦。他想到自己像曾参一样孝顺,但又不能像曾参那样回到故乡侍奉母亲,不禁悲从中来,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组五言诗。
首联点明题旨:“吾乡沈郎字仲宽,为我遥索月乌篇。”诗人自谦地称自己为“吾乡沈郎”,字“仲宽”,并代友人向自己索要一首《月夜》诗。“吾乡”二字表明了诗人的籍贯和身份,同时也暗示了他的内心感受。诗人之所以要写这首诗,是因为他知道朋友对他很关心,希望他能为母亲尽孝。
颔联“月乌喻孝与客旅,二者未知心所安”,进一步展开主题,说明诗人内心的矛盾。这里的“月乌”既是诗人心中的“月乌篇”,又是古人所说的“月下老人”——媒婆,寓意着婚姻、爱情、家庭等话题。诗人在这里用“孝与客旅”来比喻自己的情感经历和人生境遇,表达了他对家庭、亲情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官场的无奈和迷茫之感。
颈联“孝为百行大且初,鸟中曾参人不如”,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于孝道的重视。他认为孝道是最为基础和最重要的道德准则,无论是古代的曾参还是现代的鸟儿,都无法超越孝的意义。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和维护。
尾联“寒光满林莫返哺,哑哑叫断肠欲枯”,诗人用“寒光满林”来描绘夜晚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同时,诗人还借用了鸟儿的叫声来表达自己的哀伤和无奈之情。最后一句“我今南飞依棘枝,为子仰天强哦诗”则描绘了诗人在南方的艰难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刻画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维护,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于家庭、亲情的深深眷恋之情,还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追求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