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锡千林暮,移尊片月秋。
不辞青嶂远,聊共白云游。
洗钵花台静,悬灯竹径幽。
朝来挈小朗,乞食向牛头。
仲秋同祝鸣皋诸文学再游西山得诗四首天寿山谒诸陵,
振锡千林暮,移尊片月秋。
不辞青嶂远,聊共白云游。
洗钵花台静,悬灯竹径幽。
朝来挈小朗,乞食向牛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仲秋时节与同僚们一同游览西山时创作的。诗中描述了他们在天寿山上谒见诸陵的情景,以及他们在山中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振锡千林暮,移尊片月秋。”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和同僚们在傍晚时分登上山顶,俯瞰整个山谷的景象。他们手持锡杖(一种僧人用的法器),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神秘。随着夜色渐浓,他们开始下山,准备享用晚餐。这里的“移尊”指的是移动酒壶,因为古代的宴席上通常有饮酒助兴的习俗。而“片月秋”则形容了月亮挂在天空中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清冷的感觉。
“不辞青嶂远,聊共白云游。”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山峰的向往之情。他不顾路途遥远,只想在山间与白云为伴,享受那份自由自在的旅行乐趣。这里的“青嶂”指的是青色的山峰,而“白云游”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在山中漫游的场景。
“洗钵花台静,悬灯竹径幽。”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在花台中洗涤碗盘、在竹径上悬挂灯笼的宁静生活。这里的“洗钵”可能是指清洗炊具,而“花台”则是指摆放鲜花的花台。这两个场景都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朝来挈小朗,乞食向牛头。”这两句诗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早晨,诗人提着一个篮子,去向牛群讨要食物。这里的“小朗”可能是指清晨或清晨的天空,而“牛头”则是指牛栏。这两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云雾、花台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同僚们的友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