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沧海客,曾事紫阳君。
袖里黄庭字,囊中赤伏文。
放舲三泖月,携杖九峰云。
后夜华亭梦,应同鹤唳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寅所作,全诗如下:
飘然沧海客,曾事紫阳君。
袖里黄庭字,囊中赤伏文。
放舲三泖月,携杖九峰云。
后夜华亭梦,应同鹤唳闻。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译文:
飘然沧海客,曾事紫阳君。(第一句)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像一只自由翱翔的海鸟一样,曾经侍奉过尊贵的紫阳君。”紫阳君”可能是指一位道教仙人或者有声望的文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袖里黄庭字,囊中赤伏文。(第二句)
“黄庭字”指道家经典《黄庭经》中的字句,”赤伏文”可能是指道家经典《赤伏经》的文字。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手中握着这些珍贵的书籍,象征着他对道术的追求和研习。
放舲三泖月,携杖九峰云。
(第三四句)
“放舲”是指乘船出游,”泖”是浙江境内的一个湖名。这句诗意味着在月光下,他乘坐着船游历在三泖湖上,手持拐杖行走在九座山峰之间。这里的”云”可能是形容山景如画,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
后夜华亭梦,应同鹤唳闻。
(第五六句)
“华亭”是地名,位于浙江嘉兴一带,这里可能是诗人的居所或灵感之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梦境的期待,希望梦中能与仙鹤一同飞翔,听到它们清脆的鸣叫。这里的”鹤唳闻”形象地描绘了仙鹤的叫声,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对道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的作品。通过描绘诗人在三泖湖上的游历,手持黄庭经和赤伏经等珍贵书籍的场景,以及对未来梦境的期待,诗人表达了对道家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