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维摩室,翛然物外踪。
花馀天女散,果剩法王供。
白日流禅榻,青天落梵钟。
何当问神足,白眼对长松。
诗句释义
柬汪仲淹时以足疾居肇林去太函三十里: 这是诗的开头,提到了给好友汪仲淹写信。信中提及自己因脚疾而居住在一个名叫肇林的地方,这个地名位于太函(即现在的河南省)之外三十里的地方。
方丈维摩室: “方丈”指的是寺庙中的正殿,而“维摩室”是佛教中的一个术语,意指佛祖的居室或讲经之处。这里可能暗指汪仲淹居住的地方是一个修行之地。
翛然物外踪: “翛然”形容一个人超脱尘世,不染世俗之态。“物外踪”则表明这个人与世间万物都隔绝了,仿佛在物质世界之外。
花馀天女散,果剩法王供: 这句诗意指春天的花落尽后,天空中仿佛有仙女散落的花瓣;秋天的果实成熟时,又有佛陀供品的余香。这里的比喻可能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繁华终将消逝的感慨。
白日流禅榻,青天落梵钟: 这两句描述白天太阳落下时,禅床(和尚打坐修行的地方)的影子随着日光移动;夜晚,梵钟(佛教中的铜钟)的声音在青天下回荡。这里通过对比白天和夜晚的景象,展现了宁静祥和的禅意生活。
何当问神足,白眼对长松: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期待之情。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询问那位拥有超凡能力的神足,用白眼相对,也就是以不屑一顾的态度面对他。这可能是对某人的挑衅或者讽刺。
译文
在给好友汪仲淹的信中,我提到因为脚疾而搬到肇林,这个地方离太函有三十里的路程。方丈维摩室,是佛教徒修行的所在,而我的住所似乎已经超脱于世俗之外。春天的花凋零后,天空中有仙女散落的花瓣;秋天的果实成熟时,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佛陀供品的香气。白天太阳落下时,禅床的影子随之移动;夜晚,梵钟的声音穿透了青天。我渴望有一天能向那位拥有神足之力的人提问,用白眼对他,就像对待那棵高大挺拔的长松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封写给汪仲淹的信。信中提到了自己的住所和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的观察。通过对四季变化和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同时,也通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互动(如提问“神足”),展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豪情。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