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午华胥国,翛然万玉长。
吹箫疑嶰谷,捩柁即潇湘。
雾色偏笼座,风声半入廊。
何当挈刘阮,斗酒日相将。
【赏析】
此诗当作于诗人游吴之时。题下注:“孝父吴氏,字子高。”《晋书.隐逸传》载:“孝父,字子高,自号玄真子,吴兴故鄣人也。少好道学,隐居不仕。尝读老子、周易、太公兵法,又善骑射,能手谈。居处松林之下,与世隔绝,人或见之,如在霄汉中矣。”可见其为道家隐士。
首句“亭午华胥国”,亭午即正午时分,华胥国是古代神话中的乐土,这里指吴地。诗人以“亭午”点明时间,而以神话作比,暗示自己身在人间,心却飘然若仙。次句“翛然万玉长”,“翛然”形容人闲散的样子,“万玉长”,意谓万籁俱寂,只有竹子在静默生长。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地点,又渲染了气氛。第三句“吹箫疑嶰谷”,“嶰谷”是传说中尧时的音乐之地。这里说吹箫声使诗人想起嶰谷,可见笛音清亮悠扬,使人神游物外。第四句“捩柁即潇湘”,捩舵即调转船头,这里暗指诗人要离开这个乐土。潇湘是洞庭湖南北分野,也是楚地的代称。诗人在这里说自己将要调转船头,去往潇湘。这两句写景抒情,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间生活的热爱之情表露无遗。
接下来四句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第五句“雾色偏笼座”,云雾缭绕,笼罩着亭子四周。第六句“风声半入廊”,“风声”是指风吹过竹林的声音,“半入廊”表明风声轻柔,仿佛只轻轻拂过亭子的走廊。第七句“何当挈刘阮,斗酒日相将”,刘阮是东晋时的两位文人,他们常在一起畅饮,共度欢乐时光。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我才能像他们一样,携酒与朋友一起欢聚呢?这四句描写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间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