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褐闭禅关,孤云尽日闲。
来从身毒国,买断沃洲山。
白象鸣銮去,青狮护驾还。
中天弥勒阁,未许善财攀。
【注释】
- 清源寺:在浙江省天台山,唐代诗人王维曾在此建别业。此诗当为王维晚年隐居于此时所作。
- 五言近体:指律诗。晚唐人称五言律诗为“五七言绝句”。
- 一褐闭禅关:以僧衣裹身,表示隐遁山林。褐,僧衣。
- 孤云尽日闲:意谓像白云一样自在无拘。
- 身毒(sāng):古印度的别名,这里泛指南方各国。
- 沃洲山:即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
- 白象鸣銮去:象是佛教中乘座之物,喻僧人。銮,古代乐器,这里借指佛事活动。
- 青狮护驾还:比喻僧人随从者众多,如狮子一般威武。
- 弥勒阁:指佛教中供奉弥勒菩萨的大阁。
- 未许善财攀:意谓自己尚未得到佛祖的庇佑,不能像善财童子那样得到佛祖的赐福。
【赏析】
此诗是王维晚年隐居于天台山后写的一组五言律诗。这组诗共二十首,每首四句,形式上仿效了晚唐五代诗人李商隐的《咏怀》诗。但与李商隐的咏怀诗相比,其内容更接近佛教教义、禅理。
第一首写隐居生活,以“一褐闭禅关”起头,用“孤云”作比喻,写出了隐士超然物外的心境。“来从身毒国,买断沃洲山”,意思是说,他来自远方异国的身毒国,购买了天台山这块圣地。“白象鸣銮去,青狮护驾还”二句写他的行装,既写其随从之众,也表现了其威仪。最后两句“中天弥勒阁,未许善财攀”,则写其心志。弥勒是佛教中的将来佛,这里借指佛祖。末句的意思是:我还没有得道成佛,所以不能接受善财童子的布施。
第二首写隐居的情趣。“白日升青天”三句,用“白日”、“青天”作比喻,写出了隐士的心境。“中天”二字,暗含了佛教中的弥勒佛。“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三首写对佛教的信仰。“金地藏”指佛教中的地藏菩萨,这里暗含了弥勒佛。“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四首写隐居的乐趣。“白象鸣銮去”三句,写其随从之众和威仪。“青狮护驾还”,写其随从之众和威仪。“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五首写隐居的情怀。“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六首写隐居的情趣。“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七首写隐居的乐趣。“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八首写隐居的情怀。“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九首写隐居的乐趣。“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十首写隐居的情怀。“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十一首写隐居的情趣。“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十二首写隐居的情趣。“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十三首写隐居的情怀。“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十四首写隐居的乐趣。“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十五首写隐居的情趣。“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十六首写隐居的情怀。“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十七首写隐居的乐趣。“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十八首写隐居的情怀。“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十九首。
第十九首写隐居的乐趣。“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一首。
第二十首写隐居的情怀。“白日”同第一首。“中天弥勒阁”同第一首。“未许善财攀”同第十七首。
【评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于天台山后写的一组五言律诗。这组诗共二十首,每首四句,形式上仿效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咏怀》诗。但与李商隐的咏怀诗相比,其内容更接近佛教教义、禅理。
第一首写隐居生活,以“一褐闭禅关”起头,用“孤云”作比喻,写出了隐士超然物外的心境。“来从身毒国,买断沃洲山”,意思是说,他来自远方异国的身毒国,购买了天台山这块圣地。“白象鸣銮去,青狮护驾还”,意思是说他的行装,既写其随从之众,也表现了他的威仪。最后两句“中天弥勒阁,未许善财攀”,则写其心志,即自己还未得到佛祖的庇佑,不能像善财童子那样得到佛祖的赐福。
第二首写隐居的情趣。以“白日升青天”三句起头,用“白日”、“青天”作比喻,写出了隐士的心境。“中天”二字暗含了佛教中的弥勒佛。末句的意思是:我还没有得道成佛,所以不能接受善财童子的布施。
第三首写对佛教的信仰。以“金地藏”起头,指佛教中的地藏菩萨,暗含了弥勒佛。末句的意思是:我还没有得道成佛,所以不能接受善财童子的布施。
第四首写隐居的乐趣。以“白日”起头,以“中天弥勒阁”作结尾,写了隐居的乐趣。末句的意思是:我还没有得道成佛,所以不能接受善财童子的布施。
第五至二十首各述一首,都是写隐居生活的不同情趣。有的写隐居的快乐;有的写隐居的乐趣;有的写隐居的情怀;有的写隐居的情趣;有的写隐居的情怀;有的写隐居的情趣。这些诗都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每首都有相同的结构:先开头两句写隐居生活;次两句写隐居的心情;再两句写隐居的情景;最后两句写隐居的情怀或情趣。其中有些句子写得比较优美,读起来很悦耳动听。例如: “白象鸣銮去,青狮护驾还。”(其一)这句诗用“白象”和“青狮”比喻僧人和他的随从,形象地描写出了他们的威仪和气势。(其二)“白日升青天,朱轮生紫烟。”(其三)这句诗用“白日”、“朱轮”比喻僧人的生活,写出了僧人的清静淡泊。(其四)“白日欲平分,黄堂何所闻。”(其五)这句诗用“白日”比喻阳光普照大地,用“黄堂”比喻僧人讲经说法之地。(其六)“白日已逝矣,碧峰空苍苍。”(其七)这句诗用“白日”比喻太阳落山,用“碧峰”比喻山峰高耸、郁郁葱葱。(其八)“白日照高台,碧峰映朱楼。”(其九)这句诗以白日照耀高台和碧峰映衬红楼的景象,形容寺院建筑的壮丽美丽。(其十)“白日升青天,朱轮生紫烟。”(其十一)这句诗用“白日”比喻阳光普照大地,用“朱轮”比喻僧人讲经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