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瓢笠又东林,玉观瑶台望欲沈。
长忆凤翔千仞上,不知龙卧大江心。
名将日月题丹洞,赋拥云霞列翠岑。
倘觅戴逵溪畔宅,秋风回棹是兰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述了作者在焦山避暑时听到汪司马的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随缘瓢笠又东林,玉观瑶台望欲沈。
- 译文:我随缘带着瓢笠来到东方林中,遥望那高耸入云的玉观瑶台。
- 注释:随缘(随遇而安)瓢笠:即用葫芦做的雨具,泛指简陋的行囊或旅行用具。
- 赏析:此联通过“东林”和“玉观瑶台”两个意象,描绘了一幅高远清幽、仙气缭绕的画面。其中,“玉观瑶台”形容山峰之高峻,仿佛天上的瑶台一般,让人联想到神仙居住之地。
第二联:长忆凤翔千仞上,不知龙卧大江心。
- 译文:我常常怀念凤凰展翅飞翔于千仞之上的情景,不知道龙藏身于大江之中。
- 注释:凤翔:传说凤凰有九尺高,故以凤翔形容山峰高耸。
- 赏析:此联通过对比“凤翔”与“龙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的不同状态的感慨。凤翔代表着自由自在、翱翔九天的壮丽景象,而龙卧则暗示着深藏不露、潜龙腾渊的神秘力量。
第三联:名将日月题丹洞,赋拥云霞列翠岑。
- 译文:有名的将领用丹砂书写太阳月亮,赋笔绘云霞排列在绿峰之上。
- 注释:丹洞:传说中神仙炼丹的地方,丹砂即朱砂,此处借指仙人。
- 赏析:此联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将自然景观与传说中的神话相融合,展现了一种超脱现实的美感。
第四联:倘觅戴逵溪畔宅,秋风回棹是兰阴。
- 译文:倘若寻找戴逵溪边的居所,秋风中荡起船桨便是兰花的荫凉。
- 注释:戴逵:古代著名的隐士,其居所多位于山水之间。
- 赏析:此联通过想象戴逵隐居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